Rainbow。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重力的探索》

创建于05-14 阅读334

观察时间:2024年4月

观察地点:户外建构区

观察对象:王嘉树

观察教师:李瑶瑶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户外活动开始了,“一次!两次!三次!”我被嘉树的声音吸引了注意力,只见家属拿来了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又准备了4个长方体,便和亦辰开始了游戏。

第一次探索

户外活动中,嘉树、炜杰等几个小朋友,将不同的积木往滑梯上滑,游戏持续了整个户外活动。

00:40

表征环节:

师:你们玩的什么游戏?

嘉树:我想试一试积木谁滑下来的更快?

师:那你发现了什么呢?

嘉树:我发现那些大的滑下来的会更快,因为他们有往下的力,也有往前的力,叫做重力。

师:那怎样能够知道,你的发现是正确的呢?

嘉树:有了,我觉得可以把下面放上积木。

行为分析:

1.喜欢接触新的事物,能够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家属小朋友对于他想要探索的问题可以自己主动去尝试和实验,便能最终总结他的经验。

2.能够进行比较观察。对于不同的积木,他会选择相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积木,对于物体探索减少了很多干扰性。

第二次探索

04:29

第二天,嘉树将四块长方体积木放在滑梯上,第一次用1号小积木,在滑梯上运动,通过5次,将所有的长方体砸下。第二次用的是2号中积木,通过3次将所有的长方体砸下来。第三次用的是3号大积木,只用了1次便将所有的长方体砸下。

表征环节:

师:你发现了什么?

嘉树:我发现越大越重的积木更容易将下边积木击落,小的要很多次。

行为分析:

1.对感兴趣的问题,愿意自己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对于探索积木的重力大小,嘉树能够积极主动对自己心理的问题进行不断的探索,自己通过实验得到问题的答案。

2.能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在不同积木砸下来的时候,他会通过点数,最终比较数字结果的方式,来得到问题答案。

第三次探索

04:21

这一次嘉树搬来了许多且种类不同的积木,取来了一号积木,二号积木,3号积木以及4号长积木,他将四种积木一起往滑梯上滑,6次之后,发现底下的积木没有被砸下,于是他改变策略,快速的将四种积木连续单独往上砸,在无意间,将两个小号积木漏掉,发现两个较大的积木更容易让积木松动滑落,于是拿掉两个小号进,留两个较大积木进行探索。

用了整整30次,才将所有积木击落。

第四次探索

01:02

第四天,嘉树找来了拱形积木,尝试将小的积木在拱形积木的下边穿过,嘉树的游戏吸引来了很多小朋友,争先恐后的进行尝试。而嘉树也会分享给别的小朋友先玩。

行为分析:

1.嘉树具有坚持性。两个游戏持续了两个星期左右的时间,能够看出他对于科学知识的渴望,也能够看出他的良好学习品质。

2.能接受每个人的需求想法。懂得分享。嘉树小朋友不管是在游戏中还是在生活中 情绪稳定,对于其他小朋友的加入,积极分享自己的游戏。

教师反思与支持:

1.教师应给予幼儿足够时间,让其进行充分探索。

在幼儿对内容产生疑问或者是思考,我们应先仔细观察幼儿对此内容的兴趣,在给予适当的支持,让幼儿自己主动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答案。

 2.教师应尽量让幼儿进行大胆猜测,深度猜想。

幼儿在科学探索活动中会对某一现象产生疑问时,依据已有经验心中产生对此现象的主观认识。教师应在此时幼儿的原有经验和认知水平基础上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将幼儿的简单猜测引入深入猜想。

3.教师应尽量让幼儿在思考后独立完成实验。

引导幼儿带着自己的想法去做实验,让幼儿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以形成新的经验。

4.教师应在活动中让幼儿养成“记录”的习惯。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如图画,符号,表格,简单文字,照片等多种直观形象的方法来记录探索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阅读 33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