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绍
(一)宏观方面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社区服务是群众家门口的服务,关系着民生,连着民心,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为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发掘解决通道,提升社区服务精细化水平,加强社区居民参与度,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才能不断增强。摩画新蓝图,奋进新征程,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建设,促进社区共享共治,让社区有温度,让群众有好处。
(二)微观方面
药山街道,隶属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地处天桥区西北部,北外环与西外环在辖区交汇。截止目前,药山街道辖有小鲁社区、太平社区、丁庄社区等20个社区。辖区人口密度较大,其中老年人群、困难群体占人口总比例较大,社区老龄化较为严重,社区治理工作较为繁冗复杂,由此,为提升社区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丰富社区功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所需,督促社区服务功能逐渐由传统、单一,到现代、多元的升华蜕变,药山街道社工站将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提上工作日程。
二、预估分析
(一)问题分析
1、宏观层面
社区政治化倾向严重,社区是群众自治组织,组织居民实施有效的自治是社区的职责,但目前我辖区社区治理工作,普遍存在“自上而下”的特点,社区服务内容多是自上而下推动的政府部门工作为主,如社会治安、文体活动等,社区群众的粘合度不高,制约了社区治理的水平和质量。
2、中观层面
社区服务创新不足,一方面内容上比较单一,形式上不够灵活,服务内容多以政府部门安排的工作为主,如社会治安、文体活动等,且社区活动受场地、资金等因素约束,在社区居民大量需要的养老、保健、家政、心里疏导等方面的服务还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新型社区服务没有形成规模,部分社区在引导非营利性组织、社会团体、协会等各类民间小团体组织中发挥的作用成效不高。
3、微观层面
经前期调研显示,我辖区社区居民,存在学历层次偏低,年龄结构来华,专业水平不足的问题,较难适应互联网时代快速变化发展的社区治理新形势,对社区的责任感、认同感、归属感淡薄,对社区治理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二)需求分析
1、宏观层面
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聚焦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提升社区服务精细化,智慧化水平;加强社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让居民再有“温度”的社区中得到切实需要的好处。
2、中观层面
社区服务需要适应群众的需要,实现“自下而上”的社区自治,在内容上推动幼有所扶、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构建居民多方自治格局。促使社区服务,更精准的适应居民的需要,坚持群众至上,在“润物细无声”中温润居民的生活。
3、微观层面
增强社区宣传,调动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统筹社区内志愿者,热心居民,商家,快递等多方力量,形成多方协同治理新局面,定期组织开展上门义诊、义工等暖心服务。通过参与、自助、互助、共享,让社区居民感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浓厚氛围,把社区建设为守望相助、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邻里共同体。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理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中国家庭,已进入“现代社区”的居住时代,打造新时代幸福社区,正成为越来越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区是群众生活最基础的平台,也是建设幸福家园的基石,社工站是政府对社区工作支持服务的基础,社会工作者是链接社会资源,增进民生福祉的基层承载者,建立“引领有力,覆盖有效”的社区社会组织,对于社区来说,是实现基层治理,形成社区内发展共建,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必要工作。
(二)服务目标
以各社区自身特点、需求为出发点。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群策群力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自决能力的提升。同时挖掘社区资源,将社区内现有自娱自乐的“小团体”规范整合,并有效利用,进快提升社区服务的多样性,专业性。
四、实施过程
(一)居民问卷调查
深入社区,以向居民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抽取社区18岁以上各年龄段居民,就社区日常活动,社区环境满意度等,居民生活需求等问题进行调研,就统计结果透彻了解各社区基本情况,人员构成及社区内非营利团体日常活动情况;与各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座谈,了解社区居民结构,社区工作的开展模式,分析社区具体情况,对应问题提出解决方向等基础问题,同时,向辖区居民宣传讲解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及意义,将“主人翁”意识深入民心,鼓励居民积极配合参与,为成立社区社会组织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二)会议催化
面向社区全体干部居民,召开社区社会组织成立会议,确立社区社会组织对构建社区发展治理“同心圆”的重要意义,梳理社区社会组织成立流程,号召广大居民参与,发挥社区居民“催化剂”作用,打开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新局面。
(三)整合提交材料
经过前期的社区走访调研,会议催化,药山街道社工站已详细了解社区基本情况,及各社区自发小团体的数量形式,经后期汇总筛选社区社会组织以初步成形,为尽快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实际作用,优化社区管理,丰富居民生活,弘扬文明风尚,加持社区和谐,药山街道社工站,积极收集管辖社区提交的申请材料,逐步加以审核,督促修正,并协助提交,以加速推进成立社区社会组织。
五、案例评估
(一)社区社会组织得以成立
社工站通过一步步社区调查、会议催化、统计汇总、资料整合工作,根据各社区基本特色,居民侧重群体,社区内自发社区娱乐活动等,利用现有资源,鼓励社区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实现社区共享共治新局面,促使药山街道社工站顺利成立。现成立社区社会组织共300余个,并已融入到社区治理于社区服务体系,为社区稳定,居民生活提供了创新思维引导。
(二)社区服务精细化提高
社区社会组织的建立,以为民服务为基点,补齐社区服务短板;以温暖群众,凝聚人心为核心,完善社区老年人, 特困人群服务。通过扩大群众家门口的公益性、基础服务供给,为社区群众带来更加周全、便捷、精致的社区服务。
六、专业反思
从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的初衷而言,补齐社区服务短板,加速社区工作进程,促进居民对社区了解及对社区活动的参与,升华社区居民幸福感于归属感。就我站而言,社工站结合各社区服务模式,项目种类,统筹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工作的进行,既要“全面覆盖”又要“一对一服务”,一方面,迎合“五社联动”项目,尽可能多的链接社区资源,为居民争取更全面的社会福利,另一方面,针对社区内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特困人群等群体,需要不时提共各具特色的社区“小团体”日常活动,不仅要增强社区居民的“主任翁”意识,更要切实解决服务对象需求和困难,使特困人群得到更多关爱和保障。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实现社区处处多和谐,家园时时显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