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民族团结小知识

莹莹老师
创建于05-14
阅读 124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这些民族团结知识

你知道多少呢?

一起学起来吧!

我国民族的特点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每一个民族都是这个民族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成员。我国的少数民族,第一是人数多,加起来有一亿多人口;第二是居住地域广,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加起来占国土总面积的64%,我国两万多公里陆地边境线绝大部分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第三是混居程度高,一个民族常常散布于许多地方,一个地方常常生活着若干民族。在中国,保持国家的统一,维护领土的完整,实现人民的团结,都离不开各民族的共同努力。

我国民族的概况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古往今来,居住在中国领土上的各个民族总称为中华民族。迄今为止,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有56个。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与汉族相比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  

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实施民族区域自治;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发展少数民族教科文卫体等社会事业。

重要意义

  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意义民族团结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维护民族团结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1)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

  (2)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

  (3)民族团结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个离不开”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四个与共”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五个认同”

1.认同伟大祖国 

“五个认同”中,认同伟大祖国居于首位。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认同伟大祖国就是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认同与各民族共同的血脉联系。

2.认同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成为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是在各族人民中牢固树立起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的基础之上,对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客观史实的认同。

3.认同中华文化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则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文化认同不仅是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也是各个民族的自我文化认同,以及各民族之间相互的文化认同。文化是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增进文化认同,是促进民族团结、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且凝聚力更强的共同体的重要纽带。

4.认同中国共产党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带领各族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坚强核心,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领导凝聚力量。认同于中国共产党,就是认同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认识到党的领导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核心,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5.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优势。实践出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适合中国国情,契合各民族利益,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认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认同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未来发展方向。

“六个相互”

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当代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  

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行动起来,及时跟进学习,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坚定理想信念,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铸牢!

开鲁县辽河农场中心幼儿园

2024年5月               

阅读 124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