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体验、收获,正所谓知行合一,才是最好的学习;研学旅行就是最美的相遇。 2024年5月13日,铜仁市第二十一小学五年级(3)班的同学在碧江区百花渡研学旅行实践基地谱写了一段属于他们的“研学故事”。此次研学主题为“‘趣’野炊,共享好‘食’光”,旨在加强校外实践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走进校外大课堂,提升学生自信心、专注力、竞争力、意志力,良好的挫折抵抗能力、情绪管控能力、优秀的合作配合能力及独立生存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其积极进取、勤奋好学的学习心态。
《快乐出发》
清晨的操场上,师生们整装待发,举行了庄严的出征仪式。启动仪式上,班旗飘扬,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同学们热烈的欢呼,挥舞着五彩缤纷的班级战旗,洋溢着青春的笑容,迈着轻快整齐的步伐,一个个方阵有序地走出校园,乘坐大巴车踏上旅程,前往美丽的百花渡。
《开营仪式》
到达开营场地之后,由教官主持开营。在开营仪式上,教官先强调了研学课程的纪律及安全事项并希望同学们通过本次实践活动锤炼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的独立生存能力!积极迎接各种挑战,展现出铜仁市第二十一小学少年的风采!
《一圈到底》
手拉手围成一圈,用呼啦圈穿过所有人的身体回到原位。不能以语言为沟通工具,只能依靠肢体语言和眼神进行沟通,检视一个团队中人员彼此沟通的状况,同时帮助畅通沟通渠道,以推动今后的相互协作。
《乐享野炊》
中午,野炊活动开始啦!“大厨”们分工合作,全班同学一起参与制作美食的过程。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此起彼伏的欢笑声伴随着袅袅炊烟,汇成一支美妙动态的“野炊交响曲”。同学们在领略春光无限好的同时,用勤劳的双手做出了一道又一道的美食。他们用稚嫩的双手拖来一捆捆木柴来生火,认真仔细地挑拣蔬菜、洗菜,刀起刀落间把菜切成长短一致、大小相同、厚薄相当,打蛋、剁肉、放油洒盐……调配喜欢的口味腌制。准备就绪后,你生火来我炒菜,共同合作,搭配得如此默契。翻炒、焖焗、蒸煮,十足的“厨神争霸”现场!一饭一菜皆幸福,在齐心协力的劳动后,大家分享着共同烹饪的佳肴,感受着这份劳动的快乐,满满的幸福洋溢在每个同学的脸上!
《 掐丝山水》
掐丝珐琅又名为“景泰蓝”,是一种在金、铜等胎体上,用柔软细薄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由于掐丝珐琅这种艺术品在明代景泰年间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又因为它的表面常以蓝色釉料为主,所以称之为“景泰蓝”。景泰蓝是中国著名的特种金属工艺品之一,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掐丝,首先让同学们了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然后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掐丝的制作工艺和其历史由来。数百年前,工匠们笔墨铺展,掐丝勾勒,点蓝烘烧,谱写了一首铜与火之歌;数百年后,都市人妙笔生花,潜心钻研,创意涌现,再续传统艺术的美与浪漫。从景泰蓝重器到掐丝珐琅画,是延续,是传承,也是敬畏与仰望。
游中有所学,游中有所思。研学旅行让同学们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劳动铸就美好,汗水绽放青春。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这次的研学实践活动,坚持“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出学校,搭建多元化的劳动实践平台,持续扎实推进劳动教育,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生活的技巧。感受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感受美好生活带来的满满幸福。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样的研学实践为孩子们播种梦想、放飞希望积蓄着力量,促使学生们带着一颗永不倦怠的求索之心继续前行!
《沙画之山水碧江 》
沙画即用沙子做画,是中国的一门独特艺术。它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观,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采用天然或人工彩沙,经手工精致而成。这门独特的艺术,它以别样的审美观,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表演魅力,能使现场观众进入梦幻般的感觉和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在沙画老师的讲解下,了解沙画知识。只见沙画老师灵活的双手一撒一抹,就是一幅生动的画面,就像动画中的一帧,生动传神,表现力十足。用手轻轻擦除部分沙子,然后再撒上新的沙子,看似简单的几个手势,画面的变换转瞬即逝,形成了流动的画面感。同学们纷纷上手体验,最后独立完成了一幅幅生动的作品。
《水火箭》
让同学们组队拼装水火箭,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拼装好了之后让同学们一起让火箭发射。
研学虽已然结束,但人生一刻不停,祝愿铜仁市第二十一小学的同学们学业有成、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