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县河阳小学四(1)班劳动成果报告
劳动课程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践为特征,以素养提升为目的的课程,与项目式学习理念高度契合。因此,我们通过开展“校园蔬菜种植”项目,以提升学生劳动素养为目标,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构建项目式劳动课程,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一、项目设计
在设计劳动项目时,我们的驱动性问题来源于学生校园生活中真实且感兴趣的地方——农耕园。
于是,我与学生们按照角色导向的设计思路,共同设计了驱动性问题。
我引导学生们思考:“作为______(角色),针对______(目标和受众),我们如何______(完成一项任务或制作一件作品)?”
由此,我们确定了驱动性问题:“作为菜农,我们如何为消费者提供好吃、好看又健康的蔬菜?”
这样有趣、有价值、有挑战性的角色扮演式劳动实践任务,不仅激发了学生们参与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还培养了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习惯。
二、劳动过程
为了更好地达成任务目标,我带领学生对项目化学习成果进行分解,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子任务,从而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探究。
学生围绕项目成果“种出好吃、好看又健康的蔬菜”,从品种选择、水肥管理、合理密植等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分解了三个以成果为导向的子任务:“调查梳理信息,制定蔬菜种植规划”“收集查阅资料,绘制蔬菜养护手册”“认真观察记录,建立蔬菜成长档案”。
在这些子任务的引领下,学生们将逐步展开项目式学习,掌握劳动技能,并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通过项目式学习评价量表,他们将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劳动价值观。
任务一:小小菜园我规划
围绕这一任务,学生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这片空地适合种植哪些蔬菜,哪些蔬菜品种易于种植且适合当前季节,栽培的蔬菜需要种子还是幼苗,等等。
为了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我首先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调查方法,并与家长一同辅助他们设计并发放了调查问卷。
接着,各小组运用问卷调查、资料收集、走访有种植经验的长辈等多种方式,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
最后,在组长的带领下,每个小组都制定了种植规划与安排,以保障菜品质量。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制定科学的种植规划,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他们认识到,劳动并非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需要融入智力因素的创造性活动;只有“在劳力上劳心”,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劳动价值。
在这一阶段,主要评价学生能否运用调查结果制定种植计划。
为此,我们采用“蔬菜种植规划表评价单”(见表1)这一学习支架,通过具体的评价指向和细则,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劳动探究。
同时,借助评价表能够促进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重视,培养其专心致志、认真负责等良好的劳动品质。
蔬菜种植规划表评价单 表1
任务二:园中蔬菜我来种
在完成蔬菜种植规划后,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对蔬菜进行养护。
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他们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翻阅书籍和文献,获取关于蔬菜养护的知识,并以“了解蔬菜种植要点”为出发点,结合所种植的蔬菜品种,开始设计蔬菜养护手册。
学生们首先认真记录收集到的蔬菜养护基本信息,如光照需求、水分管理、施肥方法等,以便在后续的实践中进行运用。
同时,我引导他们重点关注蔬菜的病虫害防治、杂草清除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蔬菜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形态和养护方法。
最后,各组围绕本组将要培育的蔬菜种类,绘制了条理清晰、内容科学、富有创意的蔬菜养护手册。
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了学生们参与劳动的主体意识,也让他们体会到了蔬菜种植中的劳动智慧。
这一阶段主要评价学生能否绘制出一份内容详实的蔬菜养护手册。
为此,我们采用“蔬菜养护手册评价表”(见表2),更好地帮助学生对劳动项目实践中的难点和困惑进行前置预设,引导学生立足本项目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使劳动实践更加丰富多彩。
蔬菜养护手册评价表 表2
任务三:蔬菜幼苗我养护
蔬菜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学生们的精心照料,而这份照料的基础则在于他们细致入微的观察。
我和学生们一起记录每天的劳动情况和蔬菜的生长变化,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记录指导。
如提醒他们认真观察蔬菜的叶片形态、花朵姿态,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可以在每天的固定时间或不同时间进行观察。
蔬菜成长档案的制作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自我管理的支架。
通过记录每天的劳动流程和蔬菜的生长情况,学生们能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进行监控、调整、反思和评价,从而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在每天的记录中,学生们主动参与劳动实践,在实践中深刻领会劳动精神。
这一阶段主要评价学生能否与伙伴互助协作,共同完成劳动流程记录,并通过图画和文字清晰地呈现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
通过“蔬菜成长档案评价表”(见表3),我引导学生关注每天的劳动成果与收获,在责任担当中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快乐,从而获得劳动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蔬菜成长档案评价表 表3
四、学科融合,探究实践
劳动教育并不是学科之外的附加品,每一门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立足劳动课程标准,我们整合各学科课程,使学习、创造与劳动三者紧密相连,共同促进学生的劳动素养发展。
美术课上,种植园成了学生们的写生场地。学生们一起观察、描绘和欣赏所种植的蔬菜,从独特的形状到丰富的纹理,从鲜亮的色彩到迷人的光泽,在绘画中表达审美感知,用艺术的视角欣赏劳动美。
科学课上,种植园成了学生们的探究课堂。老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以及植物对光照、水分、土壤、温度等环境条件的要求,感受植物生长的奥秘。
数学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测量株距、计算菜苗成活率、测量种植地面积、绘制蔬菜数量统计图等。
语文老师鼓励学生将劳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转化为文字,通过写作记录劳动的快乐和成长,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
劳动课上,学生们认识并使用劳动工具,一起到种植园中拔草、除虫、浇水,让劳动真实发生……
三、劳动成果
经过3个多月的种植实践,学生们迎来了丰收的时刻。
这份成果,让学生们的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自豪与喜悦。
同学们在烹饪教室中加工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不亦乐乎!
劳动不仅让孩子们体会到了收获的幸福,更在无形中强化了他们的家庭责任感。
这次劳动实践后,我们在班级中举行了评选表彰活动。
通过民主投票评选“劳动楷模”,全程参与劳动的学生都被评为“劳动小达人”,评价表总分排名前三的小组则被评为“最优劳动小组”。
这一刻,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美丽,他们在劳动中找到了自我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