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常识
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背景
小学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但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为了及时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有效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太白河镇中心小学与您一起从“心”出发,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健康又称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是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效能为目标,使人们在环境中健康生活,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根据我国青春期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小学生达到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1.狭隘:斤斤计较,心胸太狭窄,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别人,对小事也耿耿于怀,爱钻牛角尖。
2.嫉妒:当别人比自己好时,表现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怀有敌意,更有甚者用打击、中伤手段来发泄内心的嫉妒。
3.敏感:即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中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作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
4.失落: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失败感。
5.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以为在各方面都不如别人,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等,这种自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
6.叛逆: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大人的监护。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家长应该怎么做?
家长可以怎么做?
保持和谐的夫妻关系
良好的夫妻关系会让孩子更好地学习父母的优点,感受到稳定和安全的家庭氛围,提高他们面对问题的信心。父母之间和谐的关系也对孩子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尤其是未来的亲密关系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孩子未来生活的幸福指数。
营造积极倾听的氛围
家长应主动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为孩子提供一个表达自己的安全空间。通过与孩子进行有意义的对话,不仅能够增强亲子间的联系,还能帮助孩子学会有效的自我表达和情绪调节。
坚持宽容与适度约束
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破坏亲子关系。在爱和规则之间找到平衡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应对孩子的行为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边界,同时保持宽容和理解,鼓励孩子从错误中学习。
积极的鼓励和表扬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而不仅仅是结果。通过赞赏孩子的努力过程,家长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感,激励孩子继续努力并勇于面对挑战。
寻找责任与归属感
鼓励孩子接触大自然,让孩子在开放的空间里尽情地舒展身心,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孩子为他人服务的行为与爱心,健全完善的人格,建立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结束语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需要我们用心对待。家校共育,让我们一同努力,关注孩子的性格、情绪、意志、品格、兴趣爱好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孩子们播种好习惯,收获好性格,享受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