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派大星出站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非遗戏剧进校园,传统文化入人心———张家界阳戏

创建于05-12 阅读736

在谢家垭乡中心学校党支部的引领下,为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创新,谢家垭乡中心学校将非遗文化——张家界阳戏带入校园,坚定学生文化自信,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田波平校长发言

一、阳戏介绍

张家界阳戏,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11年5月23日,张家界阳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张家界阳戏起源于清中叶,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属于北路阳戏。演唱特点为“金线吊葫芦”的演唱方法,即演唱中真假声相结合,唱词用真嗓,拖腔用假嗓翻高八度。

张家界阳戏发祥于永定十三都,即今张家界市永定区教子垭镇犀牛潭一带,当时还没形成一个剧种,只是民间的草台戏,也就是由民间音乐组合起来。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张家界阳戏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戏剧体系。

主持老师介绍阳戏

二、感受服装

阳戏分为“生”、“旦”、“净”、“丑”四门行当,而这四门行当人物,性格不同,打扮不一。主持老师让学生们上台真实感受阳戏服装上身,当一把小小“阳戏表演家”。

三、阳戏新唱


阳戏以三小戏(小生小旦小丑)为主,演出的题材大多是反映农村生活、家庭伦理道德的戏。阳戏新唱给阳戏中融合了现代元素,既展示了阳戏的独特唱腔,又体味了阳戏的无限魅力!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阳戏艺术家用新的演绎方式,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你看同学们看得多认真!

快乐的时间总是短暂的,感谢阳戏艺术家们带来的精彩的表演!虽然时间只有一天,但阳戏在其法育、德育的社会影响,在潜移默化中所起到的引导教化作用和效果是不可估量的,充满着十分浓厚的生活与乡土气息,学生会越来越坚定文化自信,拥有民族自豪感!

编辑:龚钰湘

一审:符清

二审:李金龙

终审:田波平

阅读 73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