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再遇良师——记万老师讲座的感悟

杨柳依依
创建于05-12
阅读 78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四年前,我有幸参加了庐山市赣教云·教学通2.0骨干教师培训班,那是我在教育技术革新道路上的重要一站。那时的我,对“互联网+教育”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也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使命。万老师的讲座,以其深入浅出的解析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教育技术新世界的大门。

      自从参加了庐山市赣教云·教学通2.0骨干教师培训班,万老师的精彩讲座便深深刻画在我的脑海中。在那次培训中,我深入学习了赣教云平台应用技巧,并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积极运用,收获满满。


      赣教云平台为我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在线教学资源库,使我能够轻松获取各类教学素材和资料。无论是教学课件、习题库还是视频教程,赣教云都能满足我的需求。这不仅丰富了我的教学内容,也提高了我的备课效率。同时,赣教云还提供了在线互动功能,让我能够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我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转眼间,四年过去了。2024年5月12日,当我再次聆听万老师的讲座时,心中感慨万千。四年的时光,不仅让我在教育技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让我对教育、对学生、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

      万老师今日的讲座课题是《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师发展重点》,主要围绕1,什么是数字化   2,什么是信息化  3,什么是教育数字化   4,AI给我们的教育带来哪些挑战?  5,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什么?6,面向未来,孩子们要学什么才能适应挑战?等重点开展。

一、数字化的理解

       数字化,简而言之,就是将传统信息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可处理的数字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限于数据的转换,更包括了业务流程、管理模式、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全面革新。数字化使得信息能够以更高效、更便捷的方式进行传输、存储和处理,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信息化的理解

      信息化则是指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信息化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通过智能化工具改造传统生产力,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信息化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社会更加便捷、高效。

三、教育数字化的理解

      教育数字化,即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手段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深度改革。它实现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机会,并优化了教育质量。教育数字化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让学习更加灵活、高效,也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性。

四、AI对教育带来的挑战

      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首先,学生个人信息的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保护学生的隐私和数据安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执行措施。其次,AI教育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义也带来了挑战。教师需要适应新的教学方式,与AI技术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技术依赖等问题也是AI教育面临的挑战之一。

五、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系统、数据、人员和技术四个方面的协同作用。首先,系统需要明确转型的目标和路径,确定转变现有的业务模式还是建立新的业务模式。其次,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需要集中客户和产品数据以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并实现消息传递的一致性。再次,人员是转型的推动者,需要拥有熟悉数字技术并致力于变革的领导者来引领转型。最后,技术是实现转型的基础,需要打破技术孤岛,实现技术的整合和共享。

六、面向未来,孩子们要学什么才能适应挑战

      面对AI时代的挑战,孩子们需要培养一系列核心能力和素质来适应未来的变化。

       首先,创新和创造力是孩子们在未来社会中的重要竞争力。AI虽然能够执行重复性任务,但创新和创造力是人类独特的优势。孩子们应该被鼓励发挥想象力,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以便在未来创造新的价值。

      其次,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是孩子们不可或缺的素质。尽管AI可以处理大量数据和任务,但人际关系和沟通仍然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需要学会团队合作、领导力和有效的表达能力,以便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成功。

      此外,数据分析和信息素养也是孩子们需要掌握的关键技能。在AI时代,孩子们将面对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他们需要培养数据分析和信息素养,理解、处理和解释数据,评估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总之,面对AI时代的挑战,孩子们需要培养一系列核心能力和素质来适应未来的变化。

      四年的时间,教育技术领域发生了很多变化。从最初的“互联网+教育”到现在的“智慧教育”、教育数字化,我们见证了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然而,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始终不变——那就是为了培养更多有知识、有能力、有担当的人才。

      感谢万老师的精彩讲座,也感谢这四年来在教育技术道路上不断前行的自己。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阅读 78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