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生弋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姑且叫做《我的阿勒泰》观后有感

创建于05-12 阅读1998

       《我的阿勒泰》,后劲儿很大,看完心里感觉钝钝的,犹如沉闷的午后,又像在狂野吹风,也如鲠在喉。人常说,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在流淌着的岁月长河里,两岸斑驳的是沧桑的故事,故事里有爱、有痛;有你、有我……

       如果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城的话,那么沈从文的城便是湘西凤凰,老舍的城即是首都北京,迟子建的城是额尔古纳旗,而我想“巴太和文秀”的城,一定是在阿勒泰,在美好的“彩虹布拉克”。关于这本著作,我一边深深眷恋疆北旖旎的风光,一边赞赏淳朴宽厚的风土人情。既为生命的伟大和永恒而高歌,也为浑然天成的细节而捧腹;既感慨生命的渺小和脆弱,又甘愿奉献于它的热情和执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力量——静谧、温暖、悠远,震撼——油然而生,直抵心肺,久久不能平息。

        在现代文明与古老传统碰撞交流中,总会伴着些遗憾与伤痛,在每一次被河流冲洗过的岸上,零落散布的就是各自耀眼的人生。

        踏雪被射杀的瞬间,我的眼泪随着马儿渐闭的眼睛滚落而下,画面的冲击力,音乐的渲染力,在一刀一刀的死亡来临的时刻,是一个少年和曾经的自己做告别。被迫来临的选择,让少年明白,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两全的,成长是一种伴随着多个抉择交织而无力做的妥协。血色朦胧中起落的匕首,悬起的马首,像一块巨石压在胸口,这些情绪在巴太的咆哮声中像火山一样喷薄而出。宏大的生死,沉默的怒吼,告别的路口,这种剧烈的撕痛,大概就是人们所谓的“代价”。踏雪已死,稚嫩的少年已是来时旧事,待再次归来,便是决定肩负责任的男人。

        故事中说哈萨克语“我爱你”是“我清楚的看见你”,又何尝不是一种表达。清楚的看见你、看清自己,才能更好的拥有爱和被爱的能力。文秀在漫长的十九年里怀着对写作的执着与憧憬,向往着北京,却在后来渐渐明白,桦树皮上也可以写出闪耀的文字。巴太与父亲的争执和焦灼,又何尝不是新旧的碰撞。二十岁的年龄,连发梢都在散发着青春的味道,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又有什么错误呢?只有去闯荡,去经历,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文秀写了书,体味了城市的生活,才发觉“彩虹布拉克”才是自己的归宿;巴太亲手送走踏雪后,回到城里,辗转多年,再次乘车回乡时,仍不舍随身佩戴的小刀,选择骑马翻山越岭而归,又何尝不是父亲的烙印,又何尝不是血脉的的传承。能够再次看清自己想要的人生,肩负的使命和脚踏的土地,是冷静后清醒而又深思后的抉择,是成熟且坚定的,更是权衡得失后的看清自己。这时的重逢,已不再是年少的萌动,而是笃定的坚守。如果,彼时竹马青梅仍是眼前人,那便是上上签。

如此想来,踏雪的死,是个意外,却也是必然。

        当下的人有时会自然的认为,自己才是正确的化身和真理的象征,却早已忘记,在自己掌握着这片土地之前,还有别人早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追溯华夏五千余年的历史,每一次朝代的更迭和文明的延续,每一种文化的碰撞和思想的争鸣,每一个滚滚向前的车轮,扬起的都是过去的尘埃。一种生活方式逐渐被另一种生活方式所取代,并不是脱骨扒皮的一蹴而就,而是漫长且痛的抽丝剥茧。文明如此,人世亦然。我们祖辈父辈坚守一生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无一不是在他们特定的年代里慢慢形成,既有他们父辈的烙印,也不乏一些被子孙的观念所改变的痕迹。我们与他们的矛盾,也是如此。会有矛盾和争执,谈不上是非,亦无关对错。生命向下繁衍,时代随着科技创新而不断改变,苍老会被新生取代,过程也许并不一帆风顺,但结果是必然。怎样面对这种更迭?该以何种态度来看待?我想,应该是既坚持也妥协。

       其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不是如此,群居的人们建立不同的关系去维系一个相对稳定的网。子女、夫妻、朋友、同事、甚至上下级、合作方等等,我们也都是一边在坚持一边在妥协。这个“度”该如何把握才能确保自己游刃有余的游离于这张网中而又不被伤害呢?想了好久,似乎逐渐有了答案——看清自己,明白想要的是什么。理论上所讲的“目标导向”是一个很好的词语,建立于此的一切事物,是在自己规划中的,我们会以目标为导向,有节制有规律有计划的逐步完成,这个过程不至于太过松弛或忙碌,往往还能取得既定的成效。把理论落实在琐碎繁杂的生活里,不是一件易事,但基于理论指导的生活,让我们帮助自己看清自己,更容易过好一生。

        想到今年读过的另外一本相似的书,迟子建笔下额尔古纳河右岸生活的鄂温克族,他们信奉萨满,酋长带领部落跟随驯鹿的脚步,逐水草而居,搬迁、游猎。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艰辛备尝,人口式微。他们在严寒、猛兽、瘟疫的侵害下求繁衍,在日寇的铁蹄、“文革”的阴云乃至种种现代文明的挤压下求生存。他们有大爱,有大痛,有在命运面前的殊死抗争,也有眼睁睁看着整个民族日渐衰落的万般无奈。

       我喜欢这种远离喧嚣古朴的、遥远的、角落里的寂静、固执和美好,却也需要现代文明的养料。剧中的父亲苏力坦,是承担着恪守民族传统重任的,在时代的河流中,她选择的逆流而上,在生活习惯、子女婚恋、儿媳改嫁等一系列问题上,因他的固执恪守而面对重重困境。他所坚守的并不会因为一场怀春的心事所瓦解。我慨叹于他的勇敢,也赞赏他对传统的传承。所以落在巴太脸上的巴掌,不是一场意外,那是民族之重与现代的一次较量,生而平等,没有对错。尽管我窃喜于他交出的猎枪和诚恳的歉意,但并不觉得这是一场胜利,反而会因此而感到难过——为国王因年老摘下冠冕,更为昔日的辉煌逐步走向没落。

剧中的女性群像,刻画得入木三分:托肯的丈夫死于酗酒,但是琐碎的生活并没有磨平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在温和的抗争。在苦难之外,追求幸福的心仍然肆意生长。正如奶奶所说,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张凤侠的人生里伴随着苦难,但更多的是独立、勇敢、自由、洒脱。库兰温柔美丽,多才多艺……这些女性身上,散发着传统女性母性的光辉,沉着坚定,吃苦耐劳;又昂扬着时代女性的平等、勇敢、无畏的力量。这样的女性,很难不让人着迷。

        在时间流转中,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唯有此刻,得以永恒。正如作家李娟自己所说“生活在前方牵拽,命运的暗流在庞杂浩荡的人间穿梭进退,见缝插针,摸索前行”。人类的悲喜并不相同,产生的感悟更是不尽相似。我既欣喜若狂,又怅然若失。

        每个人心中的感情,就像月亮给地球的引力一样,在我们心里制造了一次又一次潮汐。

所以,勇敢的向前吧,去爱,去生活,去受伤。乘自由的风,做狂野的梦。

                                                               <完>

阅读 199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