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促学 共研共思——记青田二中科学组项目升级活动

创建于05-12
阅读 94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各种新兴技术也逐渐在实验教学中得以运用,以传感器为基础的数字化实验装备应运而生。为了进一步研讨传感器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利用,促进实验教学与现代新兴科技的有机融合。青田二中科学组于2024年5月11日举办了“基于数字化实验装备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特邀请县电教馆馆长杜小君、县初中科学教研员单俞刚、实验教研员叶美良、青田二中湖边校区校长王建波参与本次活动。

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启动仪式上,县电教馆馆长杜小君为本次活动致辞。他鼓励青年教师要利用好身边的资源,包括一些新行的一些实验技术装备,多学习多研讨,以此助力自身成长,同时表达了对二中科学组工作的支持与肯定,并祝愿本次活动圆满成功。

教师展风采,课堂来展示

参与的三位老师通过深入研究传感器,精心准备,以扎实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呈现了三节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课堂。

第一节课是由青田二中叶高美老师执教的《生物的呼吸与呼吸作用》。叶老师从海姆立克急救法引入呼吸对人体的重要性,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让学生思考,自己讨论出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环节紧凑,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在复习巩固中又能学习新知。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以及数字化技术辅助教学。通过科普小视频、模拟肺部呼吸教具、氧气二氧化碳湿度传感器测量吸入与呼出的气体含量等一系列课堂活动将知识赋予其中,突出了学生解决问题这一新的理念,教学流程科学合理,合作学习扎实有效,交流评价充分到位,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体现了数字化时代下科学实验课堂的创新。

下面的两节课是由青田二中季俊飞老师和华侨中学的章仲利老师带来的《摩擦力》同课异构课堂。

季俊飞老师利用气球提起杯子这个活动引入摩擦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动手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对摩擦力进行受力分析,得出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总结摩擦力作用点和方向。让学生尝试用筷子提米,对生活中的迷信现象进行解释。最后对于摩擦力的三要素中力的大小的影响因素的得出,实验先是使用弹簧测力计,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再借助了力的传感器,得到明显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本节课课堂活跃,重难点清晰,注重科学课堂的生活化,应用传感器通过科技助力科学课堂。

00:07

章仲利老师则通过学生在学校滑倒这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即科学教学必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课堂生态化。

在学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大胆采用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组织方案交流,然后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对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实现了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本节课选择有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开展探究,内容适当,时机把握较好。并且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深入探究了传感器在摩擦力实验的应用,将实验结果可视化,让学生更能理解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00:10

课后说评课,教学齐研讨

下午,首先进行的是三位老师对自己本节课教学思路的阐述。同时县实验教研员叶美良老师分别对三堂课进行了点评。叶老师强调了传感器的优点:化难为易,借助传感器推动实验创新;智能分析,传感器助力实验数据分析,以上在三位老师的课堂上都有所体现。同时也对课堂上的闪光点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课中需要改正的地方提出了建议。

休息之余,老师们对各类传感器表达出了莫大的兴趣,纷纷围在一起探讨使用、尝试使用、观察其使用效果。

微讲座互学

青田二中翟学山老师作讲座《智能时代的“慧眼”——传感器在初中科学实验中的应用》。翟老师从智能系统入手,介绍了手机中的传感器和小米汽车的智能驾驶,得出感知是一切的基础。接着翟老师展示了传感器在初中科学实验中的应用实施,介绍了传感器的原理、优势和基本使用方法,并分析了初中科学六册课本中能够应用实践的23个实验。最后翟老师总结了在中考试题中出现的传感器相关题目,并探讨了和传感器相关的命题、论文、课题、精品课程等付诸实践的可能性。

以及船寮镇中李雪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科学实验创新,突破策略初窥》的讲座。李老师从创新实验开发政策依据、创新实验应用、创新实验突破策略三方面分享了她个人以及学校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

李老师首先指出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要促进实验教学与现代新兴科技有机融合,切实增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为我们的实验创新提供了方向。接着李老师通过自身的实践例子生动地阐述了创新实验的运用,这种实践不仅让科学课更具趣味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李老师分享了创新实验的突破策略,强调了充分利用网络实验资源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实验改进的方向,包括可视化、定量化、集成化、游戏化等,这些都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思考。

教研总结

活动最后,教研员单俞刚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工作提出了展望,教师要多看多思多学,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一些科学探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充分运用新兴技术为教学服务。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愿大家携手共进,怀揣着美好的教育理想与追求,为培养更多具有科学素养的新时代青少年而不懈努力!

供稿:季烨苗  李欣瑶  叶来来  翟学山  余欣巧

整理、审核:余欣巧

阅读 94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