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研跨学科项目展示 促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
创建于05-11
阅读 56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根据晋中市和平遥县教育局推进项目学习工作安排,在总结两年多来我校项目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落实“基于学科,超越学科”这一工作思路,切实拓展项目内容,深度融合社团活动,聚力提升学生素养,为平遥旅游助力,本学期我校拟定了“探秘双林胜境,共享文化盛宴”的跨学科学习主题,在教师和学生依托平遥县双林寺开展跨学科、超学科项目学习探索与实践之后,我校于2024年4月23日到4月29日组织了跨学科项目学习展示课交流,并邀请县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和协作体成员校观摩指导。

语文

4月24日,语文学科进行了“跨学科项目学习试讲”活动,郭勇主任参与督导,县教研室霍志明主任亲临指导。

刘萍老师以《听,彩塑在说话——有声海报展》为课题,上了一节令人陶醉的展示课。这节课以“各地文旅和网红都在使出浑身解数为自己的家乡上分,我们也要将家乡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让我们一起制作有声海报,给双林寺的彩塑上分吧!”为驱动任务,以“双林寺平面示意图”为主线,八个小组分别展示了双林寺的“四大金刚”“释迦牟尼”“十八罗汉”“自在观音”“韦陀”“供养人像”“千手观音”“悬塑”等有声海报,最后的喊麦更是将课堂推向高潮,每个彩塑的撰稿以物的视角,紧扣彩塑特点;音频字正腔圆,感情充沛;录制成果展示与课堂展示相结合。在场老师无不惊叹,纷纷表示: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终身难忘的!

最后,县教研室霍志明主任就“项目性学习”进行指导:(1)项目性学习的核心是: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2)项目性学习学生参与多,学生表达能力、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等核心素养得以提升。(3)项目性学习与教学成绩相符相称,积极影响在以后。(4)项目性学习的发展:基于学科的项目性学习——跨学科项目性学习——超越学科的项目性学习。

数学

核心素养的核心思想是立德树人、素养立意、导向教学。新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的目标。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最终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自我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个体发展的选择与尝试,改被动式到主动式的自我认知和自主发展。教师的教,要从原有简单的知识传授过渡到“赋能驱动”,学生学习的动能,由外在“考试”的压力转化成探索发现自我与世界的内驱力。今天这趟双林美学的学习就是激发孩子们内驱力的典范课。

杨巧红老师为我们展示的《揭秘双林寺建筑中的对称之美》,让我们看到了学生探究的过程,发现的过程,激发自我内驱力的过程。研究双林寺自然而然离不开孩子们对于双林寺的了解,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带着这群孩子一起在双林寺去发现双林寺的对称美,孩子们通过导游的讲解了解到了双林寺的发展历史以及彩塑悬塑的特点,也找到了隐藏在双林寺里面的对称美。这堂课开始的时候,杨巧红老师就以孩子们已经了解的双林寺视频展示了双林寺的简介,熟悉的记忆再一次翻出了学生对双林寺的美的记忆,也积极的探寻了每一处的对称美。探讨了双林寺独有的艺术价值,形成了对北方建筑的对称美的初步概念。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是应用数学解决问题,问题随之被引出,解读美,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及其性质。这一部分即是学生的探究过程,也是老师的点拨过程,通过分析实物,讲解内容,学生找到了对称的特点,一种恍然大悟的心领神会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了自己发现美的这个过程的快乐,满满的成就感。这个时候的拓展对称建筑独有的特色的各类图片是思维从点到线的发展过程,思维清晰,有话可说,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机器,而是充满求知渴望的精灵。此时,黄金分割自然引进,这种最美的黄金分割建筑让学生不自觉的带进了自己的审美观,美学观自然而然的形成基本在大脑皮层,永远难以忘怀。

这堂课,是一堂有探究,有展示,有互动,寻自我,发现美的过程!教学过程学生的互评,老师的点评,是点亮思维火花的钥匙,让我们找到了项目式学习带给学生的美的享受,他不仅仅是一堂课,更是一生的审美观,学生终身受益。县教研室刘海清老师全程听课,并在课后做了有效的指导。学科整合在这堂课里发挥得淋漓尽致,数学与美术的跨学科整合,历史与数学的融合,上数学课不再是单一的研究课,而是美学的享受,历史的沉淀,数学的思维创造。

英语

我校初三英语组在本次双林寺跨学科项目学习中,驱动性问题是向外国友人做好旅游介绍。为此,教师布置学生做好小导游,实地研学,并上网搜集相关资料。4月23日上午第二节课我校教师孔方霞老师在录播室做了《制英语短片 传千年佛光》的项目成果展示。 

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明确分工、最终制作英文视频、并附中英文字幕。 

县教研室郭俊芬老师全程听课,并在课后做了评课及项目改进指导。

郭俊芬老师指出,语言类项目学习的核心是通过做项目的方式让学生深化语言的学习,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教师帮助学生通过活动习得相应阶段应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跨学科的主题和内容兼顾英语课程的人文性,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实现英语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物理

 4月25日,实验中学全体物理老师观摩了石子桥老师的《制望远之镜 赏彩塑之美》为主题的跨学科项目学习展示课。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表达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批判质疑能力得到提升。

本节课分组展示,成果异彩纷呈,各有亮点。尤其是王瑞雪小组在原来制作开普勒望远镜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又制作了伽利略望远镜。亲身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学思结合。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高,这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

本节课,课件设计精美,课堂评价及时有效。课堂结束时教师引入了校训“厚德博学 励志笃行”,使学生的立足点落在“笃行”,重在鼓励学生不断实践,不断探究,不断创新。

课后,县教研室李树林老师就“跨学科项目性学习”进行指导,在学科项目学习中要体现跨学科,实现跨学科主题学习。要将项目性学习从基于学科的项目性学习到跨学科项目性学习甚至超越学科的项目性学习推进。

化学

在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将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做好与其他课程的融合教学,引导学生全面参与科学探究与实践学习环节中。为此,我校化学组结合当地资源,有效开展“双林寺”跨学科项目学习教学。教师组织学生实地学习,咨询馆长和导游,为本项目的开展做好研究,并搜集相关资料。4月24日上午第一节课我校教师李改琴老师在录播室做了展示课《防彩塑老化,传艺术千秋》。县教研室冀老师全程听课,并在课后做了有效地指导。

课后李改琴老师进行了说课。本项目的思路是出示项目背景,让学生们明确了学习该项目的意义,明确彩塑艺术的流程,彩塑颜料、颜料成分、颜料性质、总结彩塑艺术防老化的措施,整体思路清晰,循序渐进,突出了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们在情景中学习化学,并将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做到了用中学、做中学、创中学,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探究了金属氧化物的化学性质,提升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将化学核心知识渗透到项目学习中,让学生自己根据环节出题目,培养了学生们的能力提升。冀老师给出了有效的建议。  

本项目将中国传统文化、人文教育、化学观念、科学探究、跨学科整合、环境保护,体现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观结合在一起,培养了学生们热爱家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知识,为祖国在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们要加强化学与其他学科教育的融合,丰富和拓展学生基础知识储备,达到融会贯通和活学活用的教育效果。

道法

为积极推进项目化学习活动,深入有效开展进行跨学科项目教学,我校教师组织了以双林寺为载体的跨学科的项目教学活动。在学生进行双林寺实践考察后,搜集到双林寺相关文史资料,并探究如何利用双林文化促进平遥文旅产业的发展。4月25日下午第二节课我校道法教师杨健老师在录播室做了《探寻双林之源 助推平遥文旅》的精彩展示。初一、二部分教师参与观摩,并在课后进行了积极的讨论交流。

课堂上,杨健老师先布置了展示的流程及要求,积极引导学生展示后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大部分小组学生表现良好。

课后,听课老师们进行了交流讨论,肯定过程中存在的亮点,也诚恳的指出了不足,并积极讨论,针对出现的问题给予了积极的改进建议。

本次项目活动,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文旅价值、发展空间、促进措施等有机融合,跨学科整合,积极探寻,并尝试利用有效的双林文化资源来吸引更多的游客,为带动平遥文旅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除了学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外也提升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添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历史

       岁月缱绻,葳蕤生香。撷一束时光,浅藏心间。最是学习的芳华,日久弥新,令人沉醉。

为了有效落实课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做好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九年级历史学科组结合家乡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双林寺,开展了跨学科项目学习---《感悟与展望----举办关于双林寺的展览会》。本次项目学习分为实地考察、主题研讨、研学活动、学科展示四个环节进行。

一、实地考察:

组内成员于2024年3月5日下午赴“双林寺”进行实地考察。

二、主题研讨:

       经过主题研讨,确定了本次项目学习的驱动性问题--“如何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林寺的价值?”,最终项目成果--“召开感悟与展望——举办关于双林寺的展览会”,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彩塑组、壁画组、建筑组和未来展望组去搜寻资料。

三、研学活动:

      组织学生于2024年4月8日下午赴“双林寺”进行研学。

四、学科展示

       2024年4月23日下午第二节课雷琳霞老师在录播室作了《感悟与展望----举办关于双林寺的展览会》的展示课,组内老师参与听课,教研室李慧老师亲临指导。

       在这节展示课中,学生收集和整理的资料详实,小组合作中主动参与、质疑,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节课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舞台,对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次跨学科项目学习,老师和同学们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有所得,必将对大家今后的教学与学习有所裨益。

生物

       在生物新课标中,跨学科内容占据10%,我们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做好与其他课程的融合教学,引导学生全面参与科学探究与实践学习环节中。因此,我们生物组结合本地遗产资源,有效开展“双林寺”跨学科项目学习教学。教师组织学生实地学习,咨询馆长和导游,为本项目的开展做好研究,并搜集相关资料。4月29日下午第二节课我校教师刘栋芳老师在录播室做了展示。县教研室郭奇峰老师全程听课,并在课后做了有效地指导。

       课后刘栋芳老师进行了说课,教研室郭奇峰老师肯定这节展示课的思路同时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将评价量规贯穿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二是更好的渗透跨学科理念。本节课更大的亮点,学生表现很精彩,也给双林寺提出了合理的绿化建议。

       本节课体现了尝试双林寺绿化设计,试着感受双林寺的生态美的生命观念,也展示了双林寺的主要植物,判断该植物属于什么类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让学生通过探究实践亲身参与双林寺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的探究实践能力,并通过学生之间的密切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表达、交流能力,更让学生参与双林寺绿化方案实践活动,锻炼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责任担当和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爱护植物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这次实践老师和学生都体会到了传承中国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 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气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本次项目学习展示课观摩活动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和成果展示,加深学生对特定学科知识及跨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活动的核心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同时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同伴、教师和家长共享。展示课是项目学习活动的高潮部分,它不仅展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是他们沟通和表达能力的一次大考。活动亮点与待改进之处也在反馈中得到了体现。亮点包括学生在项目中展现出的高度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展示课上的精彩表现。然而,也有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如部分项目的指导不够具体,导致学生在实施过程中方向不明确;还有些学生反映时间安排较为紧张,希望能有更多时间来深化研究。这些宝贵的反馈将为我们未来活动的改进提供指导。

阅读 56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