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大运河集邮研究会考察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车逻闸及里运河高邮灌区

水清
创建于2024-05-11
阅读 135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5月9日上午,高邮市大运河集邮研究会的理事们来到车逻考察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车逻闸。市集邮协会会长倪文才应邀参加了考察活动。

车逻闸位于车逻镇南,离城区10公里,我们一行10人乘坐三辆小车从市区出发,九时许就来到车逻闸。高邮灌区管委会主任胡锦辉接待了我们,并为我们做了讲解。他说:车逻闸位于车逻镇闸河村运河东堤,是车逻干渠的进水闸,通过车逻闸引大运河水灌溉农田。车逻闸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 年),是归海五坝之-车逻坝的耳闸,也是高邮灌区车逻干渠的引水闸,灌溉面积约2万亩,是“里运河-高邮灌区”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主要遗产点之一。工程采用石工结构,主体由条石砌筑,石灰糯米汁灌缝,条石下用3- 8米长杉木桩做基础,桩下周边为三合土,建造工艺精细,坚固耐久,至今已运行280余年。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由堤工总局重修,我们清晰地看到石块上刻着的时间。还能看到石块上刻着工艺精湛、象征吉祥的图案。

大家认真考察

考察车逻闸

石块上记录时间

石块上的吉祥图案

1950年接做下游混凝土闸舌护坦; 1956年汛期,因该闸高度不能防御高水位,在上游闸顶加高条石3层。2019 年5至7月,苏北地区遭遇60年一遇大旱, 里运河持续高水位向北调水, 高邮段的车逻闸古闸下游翼墙出现渗水,2021 年,对闸洞进行保护性加固,对运河侧洞首、堤身连接段进行了加固改造,减轻了石墙承受的压力,保障了工程遗产安全,实现了工程建设与水工遗产保护的有机结合。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水闸机房,过去开闸门都是人工提吊,现在是现代化的电脑机械操作,很快地打开闸门,大运河里的水能迅速地进入水渠进行农田灌溉。胡主任又带着我们来到了正在建设中的水闸公园,讲述了公园的规划,工地上一片繁忙的景象。古老的车逻闸在运河儿女的维护下,不断地坚固,默默地奉献在这片土地上,从古代走到今天,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考察了车逻闸后,大家意犹未尽,我们又考察了车逻灌区南关干渠工程。南关干渠位于城区南郊,始建于1958年。全长17.公里,,承担着高邮镇、城南新区、卸甲镇,两镇一区共 12.5万由农田灌溉任务。沿线共设置监控点13处,遥控遥测点3处,一体化闸门6处。南关干渠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率和渠道输水能力,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水闸、水洞、水关、水坝四类灌溉调水通道,通过干、支、斗渠三级配水网络,形成完善的灌溉用水体系。

南关干渠

一路考察,我们途经车逻镇的特平村。这个村是以烈士陈特平命名的,烈士的名字早就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脑海里,我们停车进村参观。在村里我们看到陈特平烈士的介绍,看到一个广场上陈列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红色的入党誓词,我们中的4位党员在誓词前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接受一次教育。在村庄里我们还看到了12生肖的塑像,12生肖栩栩如生,大家兴奋不已,5位属羊的同志在羊的塑像前合影留念。

重温入党誓词

在生肖羊塑像前拍照

在村里我们还参观了农博馆,村庄道路整洁、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烈,新农村新气象!

考察途中,我们看到一座座新建的水利工程,一条条兴修的水利渠道,所有这些为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我们还看到了农业的发展,看到了新农村的建设,看到了沿线居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大家感到这次考察收获很大,受益匪浅!

村农博馆

南关灌区

村民住宅

向着新的考察点前行!

考察后的第二天,我们开始设计印制一枚车逻闸的邮资明信片,用集邮的方式来宣传保护大运河,庆祝大运河成功申遗十周年。

参加这次考察的同志:高邮市集邮协会会长倪文才,大运河集邮研究会会长潘秀珍(市集邮协会副会长)、副会长兼秘书长邵天朗、副会长倪德凤、副秘书长黄家耕,理事:任仁(市集邮协会副会长)、杨勇(市邮协秘书长)、夏春节、蒋旭东、吕大刚。

参加考察的同志在车逻闸前合影留念

阅读 135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