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新老朋友加入 

“内蒙古气象学校同学会”话题

陈锦平
创建于2021-11-01
阅读 370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亲爱的老同学们,咱们的母校专属话题已经建立啦!在美篇,老同学们也拥有了自己的“家园”!关于这个新家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个解答。

什么样的内容可以投稿到母校话题?

一、与母校有关的

       首先当然是与母校相关的内容了,包括但不仅限于母校的介绍,母校的历史,母校的荣誉,母校的新闻;我对母校的记忆,我与母校之间的故事;母校的照片,再回母校的见闻等等;

二、与同学有关的

       在母校,与我们关系最紧密的,一定是当年的老同学了,和老同学相关的,咱们可以分享同学聚会,老同学再聚首的故事;与老同学有关的故事,我的同桌,我的室友;毕业照,同学录里的留言等等;

三、与学生时代有关的

        与其说我们怀念母校,倒不如说是怀念我们的学生时代,怀念当年的自己,怀念当年的学习生活,因此,咱们可以分享:

        我的学生时代,学生时代做过的最难忘的事;我的老师,老师说过的话,留下深刻印象的课;毕业记忆,考试记忆等等;

四、老同学的作品

       老同学们以及自己的作品,比如老同学们的照片、趣事、旅游、生活记录等等。

创建美篇同学会话题的意义是什么?

       为同学们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话题,让一切与同学有关的回忆都在这个“家园”里永远留存!

我是校友,如何在美篇找到母校话题?

方法一:在话题广场寻找

        咱们话题都在话题广场,怎么找到呢,首先进入美篇App,在搜索栏点击“查看更多话题”进入“话题广场”。

然后在话题广场页,拉到最下面,有个“同学会”分类,在这里,能找到所有的同学会话题。

方法二:直接搜索

        如果您有明确的寻找对象,那么可以在美篇首页顶部的搜索栏,直接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点击想要查找的话题即可。

  1980年8月内蒙古气象学校毕业时十班全体同学与班主任老师合影留念。

  十班全体女同学合影。

  十一班全体同学与班主任老师合影。

十一班女同学合影。

  2018年8月在美丽的大连十班、十一班同学聚会。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怀着别样的心情,带着真诚的祝福,带着美好的祝愿,从内蒙古各地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在这里举行内蒙古气象学校七八级十班、十一班同学四十年联谊会。我们欢聚一堂,共叙同学情谊,缅怀峥嵘岁月,续写美好年华。在此,我代表联谊会筹备组对前来参加聚会的同学们和家属致以亲切的问候和热烈的欢迎!向为筹办这次聚会热心付出的筹备组各位成员,向关心、支持这次聚会的同学表示衷心感谢!四十年前,我们从内蒙古各地相聚在内蒙古气象学校,从此,走上了一条改变命运的曲折历程,也从此注定了一生不可改变的同学缘分,天长地久,弥足珍贵,相互牵挂,相互守望一路走来。在校期间,我们在苦寒拮据的条件下,清贫一色,求知若渴。夜以继日不断地充实着自己。青葱岁月,勿问东西,将爱情和向往羞涩在学习之中。毕业走出校门,就像一颗颗发着微弱光亮的星,散落在内蒙古大草原遥远的沙漠、森林、草原、城镇的气象台站之中,从此,我们读着云,听着雨,唱着风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融入了大自然,落入了内蒙古的气象事业之中。尤其在边远艰苦气象台站工作的同学们,长年累月在极端的气候条件下,在孤独寂寞荒凉的环境中,在被爱情遗忘的地方,单调重复着观测、预报工作,多少年如一日;守时、守真、守苦、守愚,一丝不苟地将青春年华永远地记录在浩繁珍贵的气象历史资料中,每天定时为自己负责任的生命历程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在此,我们以全体同学的名义,向在基层艰苦台站工作过的同学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同时我们也为已故的老师和英年早逝的同学表示最真切的怀念!亲爱的同学们,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就是我们学习工作和奋斗的四十年,从一九七八年到今天的二〇一八年,我们赶上了新时代,虽然我们工作地点不同,分工不同,但始终为国家和内蒙古的气象事业奋斗着,几十年如一日,我们没有时差,曾经在同一秒中观测和记录着天气变化,我们没有距离,也没有高低之分,无论相距多么遥远,一条条等温线、等压线、等高线曾经连着我们,我们过去的美好年华,峥嵘岁月都镌刻在了一张张色彩斑斓的天气图上。日月可鉴,风雨同行,我们青春无悔!同学们,我们这一届同学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坎坷,年龄差异在6-7岁,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高中毕业后走过四年多的上山下乡、回乡务农的艰难路程,是恢复高考制度才有幸也有缘把我们相聚在一起。在校两年懵懂在求知若渴中,毕业分配无奈于糊里糊涂地到了边远艰苦台站。风雨同舟兄弟情,艰难困苦共患难。所以我以为,我们气象同学这份情谊是远高于一般意义上的同学范畴。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们已经共同度过了四十年,短短四十春秋,不仅跨越了两个世纪,也跨越了我们从青年到中年的人生转折。当初风华正茂的毛头小伙子和稚气腼腆的年轻姑娘,如今已是两鬓染霜,大多数已退休或接近退休,有的已是开始了锻炼养生、环艺弄身、颐养天年的晚年生活。花甲年华,已是人生的又一转折点。这个年龄段最重要的是恰逢好时代,必须活出健康,活得轻松愉快。我们无须所谓的功成名就,事业辉煌,更无须攀比富贵高低,钱多钱少。事业有成更好,平平淡淡才是真。亲爱的同学们,“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今天我们驶入了人生的秋天,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最美好收获季节,在这个迷人的季节里我们相聚在一起,愿同学们尽情欢畅,放下所有没必要的牵挂和负担,留下最美好的回忆。期待五十年再相聚,那时我们一个也不能少!风光无限好,花甲更灿烂。祝愿我们全体同学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谢谢同学们!

                                  王前

                         2018年8月10日

  2018年3月内蒙古气象学校八班、九班同学在海南聚会。

再给自己一个理由

——内蒙古气象学校七七级同学聚会主题发言

    2005年,我们在包头举办了毕业25周年聚会,共享了一次记忆深刻、受到师生称赞的聚会;今天,我们在三亚再相会,举办入学40周年聚会。前后两次聚会的不同之处是,包头聚会,事业正当年;三亚聚会,生活待转型。为什么说“生活待转型”?因为绝大多数同学已经退休,一个话题自然会摆在面前——能不能把退休生活作为享受人生的开始呢?

    是的,同学们不必惊愕,“享受人生”并不只是帝王将相或达官显贵才有的特权,现在它就在我们目力可及和伸手可及的范围之内。发现它,抓住它,拥有它,需要大家转变观念并付诸于行动。但首要问题是,我们要找到说服自己改变观念和开始行动的理由。

    因此,让我们通过本次聚会为自己寻找这个理由,这是最合适的时机。

    同学们,早在四十年前,我们曾经给过自己一个追逐生命价值的理由。从身边的许多同龄人来看,在这个年龄段举办同学聚会的并不多。那么,此时此刻的我们自然会想,当年在一起的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高中同学今天在做什么?怎么是我们这些人走出了与曾经同学校、同课堂、同寝室甚至同课桌的同学不一样的路?我以为深层原因是,我们早在四十年前就给过自己追求生命价值的理由——就是不安于现状、不随波逐流、不愿意让生命虚度。

    回想当年岁月,我们的小学和中学时代恰与文革十年完全重合。大家在“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修正主义的苗”的舆论中有过亲身体验,经历过读书做官论、读书无用论的诱惑,看到过给教得好的老师戴上只专不红的帽子,亲身参与过半农半学的田间劳动或半工半学的工厂劳作,可供安心学习的物质条件和环境条件很差。但是,我们渴求知识的追求从未止步,不虚度生命的热忱从未消失。也是苍天不负有心人,小平的复出以及他老人家主管教育的巨人魄力,让我们赶上了教育体制改革后的首次高考。即使是在百里挑一的录取率下,我们仍然能荣幸地脱颖而出,成为国家恢复高考后第一批新生,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成为依靠知识改变人生的幸运儿。

    四十年前的我们,绝大多数不懂爱情为何物。有的人懂了,甚至已经领过证入过洞房,但当时招生政策不允许,不能说,得瞒着;有的朦朦胧胧不知道怎样说,有的似懂非懂胆小不敢说,两年在校时间好多男生女生之间没说过一句话;有的纯属不懂,傻里傻气,后来误打误撞,倒也得到了满意的婚姻……所有这些,其实是月下老人对我们这批人特殊的眷顾与关爱,我们是多么幸运!

    然而,对于我们的下一代来说,七七级只是一个符号;但对于我们的老师们而言,我们曾经是他们当年引以为荣的骄傲!对于我们自己,七七级是刻在我们生命里最深重的印痕,是改变我们命运最重要的转折。正因如此珍惜,所以从1978年3月8日入学相识至今40年来,我们时时感恩小平开启的改革开放新时代,时时感恩学校和老师培养我们的新技能。同学们因拥有相同或相似的经历而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虽不常见面但常惦记,虽相聚不多但情浓厚,虽距离遥远但心相连。当几个月前达成聚会共识之后,同学们纷纷响应,从天南地北汇聚三亚。在开启这段难得的相聚旅程之际,我们难道不应感谢各自在四十年前有意为之或冥冥之中给过自己的那个理由吗?

    同学们,近十几年间,我们已经给了自己享受天伦之乐的理由。近十几年里同学们的儿女陆续结婚成家。儿女们成家的条件是我们当年想都不敢想的,这是国家强盛和时代进步的馈赠,是儿女一代的幸运,也使我们这些当年的幸运儿深感欣慰。我们希望儿女们超越父母一代,在人生旅途上顺风顺水,拥有幸福如意的生活。

    所以,同学们在培育儿女成家立业之后,又主动承接了抚养孙子外孙子的重任。这一选择和承接,延伸了关爱儿女新途径,开启了天伦之乐新享受。在儿女们下班回家吃着可口饭菜的惬意中,在孙子外孙子蹦蹦跳跳的脚步里,融入了我们的心血和汗水。三代人其情切切,其乐融融,苦也自愿,累也心甘,这不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天伦之乐吗?

    然而,当绝大多数同学已经结束为事业的打拼,已经结束为儿女辈的操劳,即将结束或可以结束为孙子外孙子辈辛苦的时候,其实是应该认真地问自己一个问题了——我们什么时候开始真正关爱一下自己,关爱一下身边这个陪了你三十多年的老伴呢?当年那种不能休息、不敢休息、不忍心休息的责任和牵挂还放不下吗?曾经历过的再瞌睡也得起、含着泪也得笑、喝多了也得喝的无可奈何还没有过去吗?显然,已经过去了。现在到了可以放手缓一缓、停下歇一歇的时候,也正是我们应该把关注重点放在自己身上的时候。

    从发达国家的育儿观念看,儿女到了十八岁就要自立,钱要自己挣,孩子要自己带。十八岁之后还是没能力离开父母的,会被周围人笑话,自己也引以为耻。也许你说,那是国外,可我们是在中国呀?不错,就是在今天的中国,许多人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逐步认同一个道理——父母过60岁以后,能做到“自私”才是真正伟大的父母。

    同学们,鉴于“曾经给过”和“已经给过”一个理由的原因,所以现在的我们需要再给自己一个理由,一个让退休生活成为享受人生的理由。怎么做到呢?我想就以下三点与同学们交流。

    首先,要学会对儿孙们放手,给自己享受生活腾出时间和空间。所谓学会放手,并不是从此不管儿孙们,而是学会适度退出。有研究表明,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带大的孩子,其自理能力明显低于由父母带大的孩子。一位国家工程院院士奉行并已坚持实践了的观点是,父母绝不能替儿女带孩子,尤其不能大包大揽带孩子。节假日儿女们带孩子回来很欢迎,但回家时候一定要把孩子带走;儿女们遇有特殊情况时短期照顾几天可以,长期则不行。

    老人大包大揽带孩子的最大问题是溺爱宠惯过度,不利于孩子独立性格和自理能力的培养。同时,老人们往往投入太深,感情上对孙子外孙子产生依赖而无法离开。学会放手,一方面要把以前习惯了的主力身份退居到做替补、做帮手,把主力位置让给儿女。想想当年我们自己带孩子的经历就有理由相信,儿女们离开我们也一定能带好孩子。另一方面,我们每个人正在进入需要老两口彼此照顾的阶段,身边同龄人中一方发生突发事件而未及时发现和救治导致顾此失彼的教训时有耳闻,令人触目惊心。再换一个角度看,我们腾出带孩子的空间会有儿女去填补,可我们对老伴落下的亏欠有谁来补?

    其次,要学会提醒幸福,善于发现和享受身边的幸福。所谓提醒幸福,就是在平淡生活中感知幸福,就是在遭遇不幸时降低不幸造成的痛苦,就是让幸福中的我们更珍惜和享受幸福。

    著名作家毕淑敏有一篇散文,题目就叫“提醒幸福”。她在文章里写到:世上有预报天气的,有预报蝗虫的,有预报流感的,有预报地震的,就是没有人预报幸福。其实幸福和世间万物一样,有它的征兆。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它多半只是悄悄地来。你也不要企图把幸福的水龙头拧得更大,使幸福很快地流失,而应静静的以平和之心体验幸福。

    她说,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不经意间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蛋糕,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长途跋涉中的一次拉手,攀登台阶时的一次搀扶,还有机遇、友情、成功、团圆等等,这都是幸福。幸福有时会很短暂,不像苦难似的笼罩天空。如果把人生的苦难和幸福分置天平两端,苦难体积庞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但我们要学会将人生的指针向幸福这一侧倾斜,因为幸福这一端有生命的黄金。

    回顾我们自己六十年来的经历,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5岁之前,这是认知和技能成长阶段。这一阶段认知成长的质量将给一辈子奠定理想还是不理想的基础,这一点我们已经有非常深刻的体会。第二个阶段是25岁至退休,这是履行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阶段。这个阶段既是人生的黄金期,也是劳累和痛苦期。第三个阶段是退休之后,进入人生的享受期。这个阶段不再有追逐学历和谋生的压力,也不再会去追逐功名利禄。可能有的同学还有一些梦想,过去总是被动地做命题作文,利用退休后的时间想做一做自主命题的文章,享受其中的乐趣;如果什么都不想再干,完全可以悠闲自在地喝喝茶,读读书,作作画,品品酒,打打牌,跳跳舞,唱唱歌,旅旅游……可以把自己的退休生活过成越老越有情调的一首歌,越老越有智慧的一本书,越老越有内涵的一幅画,越老越有味道的一坛酒。相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同龄人把这一阶段比作人的第二青春,因为这个阶段可以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享受人生。

    所以,我们要珍惜对幸福的享受。尽情享受已有的幸福,迎接和拥抱后面渐次来临的幸福。当我们从东西南北相聚一起的时候,不要纠结后面的离别,而应深情地感受和体验——我们幸福。

    再次,享受人生,要从珍惜老伴开始。网上流传的一篇短文“老伴是人生中最后一张存折”,读一次受一次感动。是啊,夫妻因爱而结合,因情而长久,这个情其实已经成了亲情与恩情。一对体貌反差大的夫妻能白头偕老,一对学识上差距远的夫妻能相伴终生,一对年轻时常打闹的夫妻进入老年后却相敬如宾,是因为他们在长期相濡以沫的生活中,储存了亲情与恩情。进入老年的夫妻,不管对方身上有多少缺点,也不管年轻时犯过多少错误,或曾经给自己造成多大伤害,都能以博大的胸怀接纳。因为晚年生活有彼此宽容的老伴,才能让平淡的日子充满温馨。

    真正用心关注一下三十多年来始终给你以关爱照顾的老伴吧,这个位置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值得加倍珍惜。老伴看上了哪些吃的穿的舍不得买,要狠狠心买下来,不要把遗憾留给未来;听别人推荐哪个饭店有好的饭菜,带上老伴一起去,再好的饭菜一个人吃总是缺少滋味;听别人推荐哪个地方有好景点,带老伴一块旅游,再美的景色少了老伴有什么看头?即使是多年习惯由老伴做家务,有空也要搭把手,若把老伴累倒了,未来路上谁搀扶?

    同学们,也只有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才对什么是婚姻、家庭,什么是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作为国家恢复高考之后首批入学且刚退休的我们,既然当初踏入校门具有划时代意义,那么今天把退休生活作为享受人生的新开端并赋予其划时代意义又有何妨?所以,我们不仅要从心底给定自己这个理由,真正转变观念,还要真正落实在行动上——对儿女和孙子辈适度放手,对老伴加倍珍惜,生活中常常提醒幸福。因为,关爱老伴就是关爱自己,关爱自己就是关爱老伴,老两口开心快乐、健康长寿、不给儿女添麻烦,就是对儿孙们最大的爱护,就是退休生活中最好的人生享受。因此,尽可能延长老两口健康快乐的时间区间,尽可能延长老两口高质量生活的时间区间,尽可能延长老两口有能力自主享受的时间区间,就是我们这批人现在面临的任务。

    同学们,如果认同生活转型的理念,就让我们彼此约定,珍惜生活,珍惜老伴,珍惜健康,让我们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让我们相依相存的身影和谐优美,让我们结伴前行的脚步更稳当,让我们的健康和幸福保持得更长久!

                          张永生

                     2018年3月8日

  八班、九班同学在鄂尔多斯聚会。

内蒙古气象学校简介

       学校创建于一九五六年,她是我区最早建立的中专学校之一,也是全国气象部门最早建立的中专气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40年来,学校由小到大,专业门类逐渐增多,先后开办了气象观测、普通气象、通讯与电子技术、农牧气象、人工影响天气等多种专业。为自治区和京津、云南、西藏等省区气象部门培养了3000多名中等气象专业人才。1997年,相继开设计算机网络、无线电通信新专业。面向社会培养中等技术人才,大大增强办学活力,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发展。1986年开始,设立的北京气象学院内蒙古函授站,1998年函授站直接改属于南京气象学院领导,先后开设大气科学、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等专业。1997年,经改造专业设置面向社会招生后,学生显著增多,已毕业近400名大专毕业生。 2002年学校转制为内蒙古气象局培训中心。

教学楼

我们1978年—1980年上学时的宿舍。

欢迎加入,欢迎投稿

阅读 370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