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蕴县职业技术学校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创建于05-11 阅读328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1.专业名称:机电技术应用

    2.专业代码:660301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电工电子技术、低压电器与PLC控制技术、机电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知识,具备机电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机电产品维修与检测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电工、机修钳工、机床装调维修工等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

五、职业范围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促进书证融通,人才培养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较强的责任感,积极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团结合作、社会活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4.具备一定的获取和处理机械加工工艺相关信息的能力;

    5.具有适应制造业数字化发展需求的基本数字技能;

    6.具有安全生产、绿色生产、节能环保等意识;

    7.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具有正确识读和使用绘图软件绘制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以及电气线路图的能力;

    2.具有正确选择和使用各类常用工量具、仪器仪表的能力;

    3.具有机电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的能力。

(三)专业(技能)方向

    1.具有车、钳、焊、电等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

    2.具有机电产品及其零部件营销、产品质量鉴定及售后服务的能力;

    3.具有操作机电设备及维护维修的能力;

    4.具有正确使用工具完成机电设备零部件装配的能力;

    5.具有完成机电设备电气线路、液压回路、气动回路安装与调试的能力;

    6.具有完成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的能力;

    7.具有检测确定电气线路故障并排除的能力。

七、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专科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机电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

    高职本科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普通本科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机电技术教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八、课程结构

九、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融入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岗位实习等多种形式。劳动教育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

(二)专业(技能)课

    1.专业基础课

2.专业核心课

3.选修课

4.岗位实习

    岗位实习放在第三学年,时间不少于六个月。学生以实际工作者的身份进入企业,了解社会以及企业各方面情况,了解各项规章制度、服务章程及工作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等。顶岗中,学生实操过程,既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又可以学习实际生产技术知识与管理知识,掌握生产技能,培养管理能力,并且通过实习巩固和丰富理论知识。进而使学生具备组织生产、独立工作以及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以成为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达到顶岗操作的目的。

十、教学时间安排

(一)教学要求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累计假期12周,周学时一般为33学时,岗位实习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合1学时)安排,3年总学时数不少于3000。课程开设顺序和周学时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3,允许根据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专业技能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2/3,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行业企业认知实习应安排在第一学年。

    课程设置中应设选修课,其学时数约占总学时的比例10%。

1.教学安排进程表

2.教学周数分配表(单位:周)

3.其他专题

十一、教学实施

    (一)教学要求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教学符合教育部有关中职教育教学的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信息技术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课选用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或地方省市规划教材。为适应实际教学需要,学校还编写了相关教材。以本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结合本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职业资格鉴定标准的相关要求选择教学内容。建设有具备现场教学和情景教学的实训中心,兼具教学实训、职业培训、职业资格鉴定的综合功能。建设教学资源平台便于师生共享,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教法创新。

    专业技能课教学方面,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实践课程占总课程的50%,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角色扮演、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等教学形式有机结合。

3.各课程教材选用指导思想及规定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对学校教材工作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以下统称学校)教材选用和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根据《教育督导条例》及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制定教材选用规定。适应我校教学改革的需要,进一步规范学校教材选用、征订及管理工作,确保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使我校的教材管理工作制度化、科学化,特根据《关于进一步规范职业学校教材使用和征订工作的通知新教职成办{2017}6号》、《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管理办法》成立学校教材选用审读领导小组进行课程设置及教材选用,并做出详细规定,教材选用应根据国家最新目录(教育部、人社部目录)动态调整。

4.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按照专业岗位能力要求,综合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专业技能的提升,并通过本环节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使其具有较好的社会道德规范、良好的工作作风。综合实训采取开放式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采用项目教学和任务引领或师带徒等方法对学生的工作态度、思想品德、技术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积极引导,建立和谐、向上、团结、高效的实训课堂文化。

(二)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上更新观念,搭建学校、教务科、专业系部三级管理平台,形成并完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从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质量、教学研究、教学装备、教务行政等诸等方面开展卓有成效、规范灵活的工作形成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监督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实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实施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闭环管理;探索并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并体现动态优化;重视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优化教学要素,合理调配教师、实训室和实训场地等教学资源,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创新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和学生学业评价模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建设优质核心课程,构建专业教学资源库,促进专业建设和内涵发展。

十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企业岗位要求及职业技能等级考核标准,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更关注知识在实践中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以及规范操作、安 全文明生产等职业素养的形成。

    考核方式应体现:“过程考核,结果考核,综合评价,以人为本”,强调以人为本的整体性评价观,从过去校内评价、学校教师单一评价方式,转向企业评价、社会评价开放式评价。

(一)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采用以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品德,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等进行综合评定。要注重平时教学过程的评定,将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实践环节和期末考试成绩有机结合,综合评定成绩。

(二)实训实习效果评价方式

    1.实训实习效果评价

    采用现场口试、实训报告、观察记载表格、考勤情况、劳动态度和单位评价等综合评定成绩的考核方法。技能部分必须动手操作,现场考核,由教师、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参与。形成“过程+成果”的考核评价方法。两项考核中任何一项不及格,均判为本门课程不及格。

2.岗位实习评价

    岗位实习校企双重考核学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以企业考核为主,学校考核为辅,其中学生能否上岗就业(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书)作为考核学生岗位实习成绩的重要指标。企业考核占总成绩的70%,若此项成绩不合格,岗位实习总成绩不合格;学习计划目标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30%。

十三、实训实习环境

    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装配钳工、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生产线故障维修等实训。在通用设备制造企业、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基地、智能化生产线虚拟仿真实习基地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一)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十四、专业师资

    学校现有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专任教师12人,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1人,中级职称4人,区、县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3人,“双师型”教师9人,如表所示:

表 专业课主要师资一览表

(一)专业带头人

聘任一批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尤其是企业专家到校短期任教,进行科研指导。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带头人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能够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和指导,帮助其提高教学水平,能够充分发挥专业团队优势,带领本专业团队广泛开展科技服务和技术研发,提升专业团队整体教学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通过企业实践,丰富专业带头人的实践经验,了解现代企业生产状况、技术水平、用人需求信息,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和岗位操作规范,形成该专业改革的主动意识。使专业教师了解和掌握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模式、方法和手段,努力投身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努力打造高水平精品课程,并最终带动专业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骨干教师

    加强师德教育,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转变教育观念,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专任教师为对应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专业资格证书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所要求的业务能力,熟悉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和技术现状,能积极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具备良好的师德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为推动专业层面校企合作,深化专业内涵建设,真正培养与企业需求相一致的知识型技能人才。

(三)“双师”教学团队

    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采用校企交叉培训(养)的方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兼职教师

    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与重点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办专业课程进修班,选送有责任心、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还聘请了工作经历在5年以上的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本专业的兼职教师,其比例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0%以上。

十五、毕业标准

    学生通过规定的3年年限的学习,需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时学分,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毕业时应达到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的相应要求,毕业时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均应达到企业岗位技能及职业技能等级考核标准的相应要求,能支撑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

十六、人才培养方案审批变更意见表

阅读 32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