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兵同上一堂课 互融互鉴共发展

——广东省肇庆市百花中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二中学化学联合教研活动

肇庆市百花中学化学科组
创建于2024-05-11
阅读 47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疆考察讲话精神,进一步做好文化润疆工作,促进援疆“三交”工作,深入推进粤兵教育互融互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二中学相关活动的具体要求,5月10日上午,在肇庆市百花中学开展“粤兵同上一堂化学课”活动。为了办好此次活动,叶鹏名教师工作室和肇庆市百花中学化学科组从3月份开始就进行了相应的准备。从授课内容 的衔接、授课教师的选定、授课环节的教学模式等,都进行了不断的沟通和完善。

活动一:粤兵同上一堂化学课

       肇庆市百花中学化学科组长易海峰老师和高一年级备课组长谭奕梅老师在本校进行高一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第三节《乙醇和乙酸》专题接力课,肇庆市百花中学援疆教师程沙校长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二中学进行现场同步讲解。

两位教师根据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分别从问题线→知识线→活动线几个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和提炼。易海峰老师通过精彩设问、丰富的学生活动以及与新疆学生的问答等环节,引导学生对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进行了学习。易老师的课堂,以性质探究实验为主,提升学生的证据推理、宏观辨析及实验探究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肇庆市百花中学易海峰教师上《乙醇和乙酸》第一课时

谭奕梅老师则是基于微观结构的角度,从搭建乙烷、乙醇和乙酸的有机分子结构模型入手,重在帮助学生理解“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理论。谭老师还借助信息手段,将原本抽象的内容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学反应中结构的变化。谭老师的课堂,以微观的视角,分析结构与性质的关联,提升学生的模型认知、微观探析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肇庆市百花中学易海峰教师上《乙醇和乙酸》第一课时

援疆教师肇庆市百花中学程沙校长正在同步为新疆的学生进行讲解

活动二:专家点评,互融互鉴

肇庆市第一中学化学科组长叶鑫老师做为点评专家,对两位老师的接力课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叶老师认为两节课的设计具有代表性,打破了常规教学模式,将课本上的内容进行了高度的整合。他认为,易老师的课重在性质讲解,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谭老师的课重在结构的讲解,正好可以解决这一冲突。两节课的问题设计很有阶梯性,层层深入地提问,能更有利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他特别提出,谭老师更注重了学生的点评与互动,这对于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肇庆市第一中学化学科组长叶鑫老师做点评发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二中学化学科组长孔莉老师也对两位老师的接力课进行了点评。她认为本次接力课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重视了单元教学体系,教学主线清晰,从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学习,从有机化合物大概念教学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体现了有机化学的“官能团决定化学性质”的核心概念。两位老师分别从官能团的性质和官能团反应断键的两个角度进行授课,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二中学化学科组长孔莉老师做点评发言

活动三:专家报告,共发展

       肇庆市端州区教师发展中心高中化学教研员叶鹏老师进行了《指向学生认知能力培养单元整体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实践思考》的专题报告。叶老师认为两位老师的课堂基本实现由“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转变。他认为素养导向的教学让学生经历体验、操作、探究、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做事”的过程,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知识、能解决问题的知识,在“做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他从教学中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困惑入手,讲述如何应对现有的困境和挑战。通过对化学课程标准对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解读,他认为应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他提出一种教学理念:通过学科能力进阶培养实现内容结构化。在这一理念下,他提出了相关的实施建议和策略反思。

肇庆市端州区教师发展中心高中化学教研员叶鹏老师进行了《指向学生认知能力培养单元整体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实践思考》的专题报告

程沙校长对于本次的教学交流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认可。他希望这是第一次,但不是最后一次,也希望粤兵教学交流活动不仅限于化学一个学科,希望更多地学科、专家参与此类活动,将粤兵教育互融互学做得更好。

阅读 47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