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家庭是一个人幸福的港湾,那母亲无疑是这个幸福港湾里最重要的基石。借助工作之便,我接触了各种各样的母亲,我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样的语言去歌颂她,或者去赞美她,那就把她们的故事在这个母亲节讲出来给大家听。
有这样一位母亲,带着未满月就患病的孩子住院,绝大多数这个阶段的母亲会显得焦虑、忧心忡忡,但这位母亲却非常自然、镇定,仿佛十几天前不是从她肚子里把孩子生出来似的。尤其是当她抱着婴儿哺乳的那一刻,她是那样的放松、自然、满足和愉悦,仿佛全身沐浴着一层耀眼的光辉!出于好奇,我就问她,怎么看待孩子目前所生疾病以及怀孕的过程,她说,自己来自礼县,因为结婚后五、六年没有怀孕,遭到自己生活的村庄和周围人不小的歧视和压力,终于,她通过人工妊娠技术怀孕了!怀孕后一直租住在我们医院附近的小旅馆里,直到分娩。
孩子给了她生活的光亮!孩子也点燃了她生活的全部希望!孩子更给了她全新的动力和面对未知未来的无尽勇气!怀孕之苦,生产之痛,对她来说都算不了什么!你瞧,孩子笑了,这是对自己最好的褒奖!孩子又笑了,仿佛全世界都跟着晴朗了!
还有这样一位母亲,带着已经12岁的脑瘫女儿住院,孩子走路不稳,脑袋耷拉着,不能长时间竖立,这次是患了严重的肺炎,她护理孩子非常娴熟,孩子虽然有很多不适,但在母亲的怀里却显得异常安静,护士做治疗也很配合,完全没有其它脑瘫孩子那种暴躁、不耐烦;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下,孩子的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她便带着孩子在病房里、走廊上活动。在这位母亲的身上,没有看到对生活的失望,命运的不公,甚至连小小的抱怨都没有。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因为要照看孩子的缘故,无法外出打工,而选择在自己村庄所在的集市上做点小生意补贴家用。说到孩子患病求医的过程,她语气坚定:得知自己的小孩患了脑瘫,她便决定不再生育,专心一意地把孩子抚养大,在这个过程中她也遭受了来自社会和家庭的诸多压力。“但孩子又有什么过错呢?我无法替她受身体上的苦,那就尽量让她快乐一些,也从没有把她当做一个生病的孩子而放弃她,教她学走路,学说话”。
虽然学习任何一门技巧都要比其它孩子花费更长的时间,这并不妨碍这位母亲的耐心,在母亲日复一日、倾注了全部心血的康复训练和教导下,孩子获得了基本的自理能力,可以自己吃饭、穿衣服、上厕所、简单的交流……连医生都说能康复到这个程度已经是很大的奇迹了!但是有一天,这个经常给孩子看病的医生建议她(更确切地说应该是鼓励她)再生一个孩子,因为这个孩子的病因是明确的,并非来自先天遗传,“假如有一天,你不能继续照顾她了,还有人去关心她、照顾她”。她被深深感动了,在带孩子看病的这漫长的十多年里,这是她听到的最体己的话,看着眼前这位从青丝到白发的长者,这位德高望重的医生,她竟然听进去了。她现在一点也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在我们国家,社会福利制度还不是十分健全,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了残疾的孩子,所有的压力几乎都落在了母亲的肩上,她用柔声细语包容、温暖着孩子,又要靠无比的坚韧去面对生活!我们无法想象在长达12年甚至更长的时光里这位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护,也无法想象带着一个病重孩子母亲生活的艰辛!她有时温柔如水,有时又坚韧如铁!这就是母亲!可喜的是,国家和社会团体越来越意识到为这类家庭提供社会支持的重要性,像国家妇女联合会、民政部门、福利机构、医疗机构都在为她们提供无声的援助和支持,让困境中的母亲不再孤单!而社会、家庭的观念也在悄悄地发生转变,当一个全职母亲一心一意在家带娃时,不必再遭到所谓“寄生虫”的嘲笑了,母亲也可以是一份正当职业;同样,重返职场的母亲也会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父亲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将培养出更加自信、更加聪慧的孩子;职场妈妈也将不再遭到歧视——能照看好孩子的人,更有能力“照看”好工作!母亲的身份,让她拥有了更多耐心和换位思考的能力。
母亲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束亮光。《诗经》有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一个家庭和一个孩子的成功,通常要赓续几代母亲的努力!在这个母亲节,让我们给予母亲更多理解、更好的关怀和更多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