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角落,就是孩子的一个世界;一次尝试,就是体验与收获的开始。为充分发挥游戏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独特价值,切实推动我园区域活动深入开展,全面提高教师观察、分析、解读和支持幼儿游戏的能力,更好地支持幼儿在游戏中的深度学习与发展。我园于5月10日开展了益智区游戏活动解读。
教研前期准备
益智区游戏实录
视频重温,发现儿童
按教师分析游戏行为的几种水平反复重温视频3遍:
第一遍视频重温:你发现了什么?
第二遍视频重温:细致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你有什么新发现?
第三遍视频重温:幼儿游戏行为中所蕴含的领域经验是什么?
小组解读 思维碰撞
全体教师共分成4组,针对益智区的游戏视频观察并进行讨论,针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分析解读,并分析幼儿发展水平的制约因素或支持因素,并提出具体可行的支持策略,进行了分组研讨交流。
汇报分享 共话共研
经过小组内激烈的研讨后各组进行了汇报分享,组内老师及时进行补充。
一组:
我是一组的发言人,下面分享我们组所观察到的:
第一点,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分析解读。
通过观看视频看到两名小朋友对游戏很感兴趣,专注于游戏,在挑战游戏过程中,他们不断调整图形的顺序和方向,直到完成挑战;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放弃。在完成最后两关挑战后,出现了鼓掌、说“哇”等动作、语言。可以看到孩子们克服困难,挑战成功的自我满足感。
第二点,核心经验
包括空间关系、层次关系、部分与整体关系、遮挡关系。穿裙子的小朋友,反应比较迅速。当看到图卡上的图片时,能迅速的找到相应的图形。说明她在图形认知、部分与整体关系方面比较强。
对材料比较熟悉,相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各个色卡比较了解。穿裙子小朋友可以将图形的属性特征抽象出来并理解,可以通过图形的部分特征知悉到全部图形,穿裙子小朋友可以看到图卡上的提示,然后一眼能看出需要哪几块图形并进行组合,在确定摆放先后顺序时,对遮挡关系,可以通过多次尝试来确定摆放顺序。
第三点,支持因素
1.对材料的熟悉。不然不可以一下子就能确定需要哪几块。
2.已有经验。对图形组合的已有经验。
第四点,策略
1.发展遮挡关系的能力。通过游戏来发展.
2.提供多样化的图形示例,让幼儿接触多种变化图形,加强幼儿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二组:
一、对幼儿游戏行为进行分析解读
1.在幼儿游戏中,前两张是她们进行的单独游戏,从第三张开始出现了合作的现象。但在最后幼儿游戏的时候,最后两次才是真正的合作,出现了交流,不争不抢,然后还是有商量的合作。
2.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两个幼儿都是先挑选颜色,再找出形状,最后根据图片去观察。调整是通过旋转、翻转来调整卡片的位置的,但是在更换图形中它们是仅限于同种颜色、不同形状的调整,在更换时也是孩子不断试错总结经验的过程。
二、涉及到的已有经验:数学中的图形与空间。
1.理解了平面图形之间的空间关系。
行为示例:游戏过程中就两个女孩在拿到卡片的时候,都能通过拿到不同颜色形状的卡片快速地去完成作品,然后能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空间关系。
支持因素:对图形非常熟悉的,孩子有前期的经验。
2.基于操作经验理解旋转和反转的空间关系。
行为示例:在游戏过程中,在倒数第二张图片探索时,两名幼儿通过旋转、翻转以及调整卡片的上下位置来进行的游戏。进行倒数第二张图片和倒数第一张图片时速度较前面的卡片慢,慢的原因是:前面的图形比较简单,而且卡片上的图形比较特殊,后两组的时候是我们常见的图形曲三角形,他们对空间关系不是很清楚。诺诺看到了图示,但是她得不到卡片,卡片都被那个马尾辫的女孩拿走了,但马尾辫的女孩没有仔细观察图示,她只是抢到了卡片,最后两次还是由诺诺来辅助完成的。
制约因素:材料少。
3.他们两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征了空间关系,怎么表征呢?就是游戏过程中两名幼儿就是用语言的方式来进行的合作游戏,这里的表征就是用语言表征来进行的。
三组:
一、看到幼儿的外在的情绪情感,首先双马尾的小女孩,她的他在游戏的过程中,情绪相对于另一个小女孩来说比较的激动,他的思维比较活跃,动作比较迅速,非常的乐于表现。然后在整个游戏过程中非常的积极。另一个小女孩她在整个过程中非常的沉着冷静,遇到困难的时候非常的执着,具有坚持性,能够一直探寻到最终正确的结果。两个孩子都有在拼得成功后,一个非常喜悦的一个外显表现。
二、看幼儿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游戏特征。首先在整个过程中,幼儿是根据卡片的提示,然后进行图形的组合,在其中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两个孩子都是不断的尝试,直至成功。除此之外,两人之间有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互相听取对方的意见,另一个孩子给他建议能够及时的进行改正。在游戏的过程中,双方都是耐心的去等待对方去进行尝试。每个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思考,在游戏的过程中会说我要先放这个,然后再放这个。
三、幼儿游戏行为所蕴含的经验,首先两个幼儿所具有的已有经验都已经充分的熟悉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的组合分解,然后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得的新经验是它的一个遮挡关系,不同图层之间叠放关系的调整,然后对于图形角度的旋转。这个游戏过程就是帮助幼儿从低抽象具体的一个物体,这个这就应该说形状,然后去过渡到一个高度的一个抽象的抽象概念的一个过程中。
四、行为中所蕴含的幼儿思想,我们去总结的是在幼儿的游戏策略上,幼儿先是去寻找颜色,再去寻找图形调整角度,在整个过程中幼儿会边操作边进行图层顺序的一个变更。
然后第二大点是幼儿发展水平的制约因素以及相应的支持策略。
首先可能是因为幼儿的兴趣程度不同制约幼儿发展水平。然后再一个是因为这个游戏是益智区的游戏,它的一个特点,它具有任务性,然后它的目的性比较强,也有可能这是导致幼儿兴趣不同的一个原因。
第二点是幼儿它的发展水平具有个体差异性。能明显看出双马尾的小女孩她的逻辑思维抽象能力要高一点,他对于他的反应速度非常快。
第三点就是幼儿对玩具的了解程度不一样,然后针对这相应的三点提出了以下的支持策略。
首先针对于兴趣可以通过师幼共同协商,设计奖励措施去提高幼儿的兴趣,外控一下。然后第二点针对幼儿发展水平它有个体差异,它什么导致这个个体差异?有可能是他对于图形的特征了解的并不够深刻,根据这个幼儿对于图形的一个发展了解程度,它是圆、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 梯形。然后这个游戏的难度它也是从一开始只有一些圆正方形,然后到逐渐的过渡到有梯形、有三角形这种比较难的一个游戏过程中,然后提供相应的针对这些,然后提供的知识策略是提供多样的图形组合材料去丰富幼儿的经验。然后第三点针对幼儿对于玩具的了解程度不同,可以首先在教师自己熟悉玩具的基础之上,然后去引导幼儿去熟悉这个游戏的玩法。
四组:
一、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分析解读。在情绪情感方面,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情绪比较高涨,比较外显,对这个游戏非常感兴趣,对于难度较大的图形,完成拼摆后会拍手,表现出开心激动的心情,同时能够很快地进入游戏中继续进行。其次是幼儿能够完全沉浸在游戏中,每完成一项就迅速进入下一项,游戏中也有一些竞争的意识,但是两个幼儿之间没有产生矛盾。
二、幼儿的游戏行为所体现的游戏特征。首先是站着的小女孩,她对视觉图像的理解和想象方面比较熟悉,即对图形的认知和空间关系,反应比较迅速,例如这个小女孩在看到挑战卡之后,能够迅速地找到对应的图形,然后进行移动、旋转或者是图层交换。其次两个小女孩都勇于挑战这个游戏难度。坐着的小女孩,她看着挑战卡说了一句“越来越难了。”但是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游戏能够继续进行,能体现出这个游戏它是有一定难度梯度的。
三、孩子的已有经验。首先两名幼儿认识各种平面图形,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其次是了解图形的分解与组合,知道不同的图形可以合成一个新的图形或者是分割成其他图形。在游戏中获得的新经验是孩子们会移动、翻转和旋转变化,游戏过程中对视觉图像的理解和想象更深入,能将图形的视觉特征理解并转化为对图形的属性特征。其次是对于空间关系、透视关系和遮挡关系方面得到了发展。
四、幼儿发展水平的支持因素。第一点是前期有一节《好玩的长方体和立方体》这节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对空间关系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第二个是有对图形认知的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特征的认知较强。
五、教师提供的支持策略,针对站着的小女孩。在游戏之后教师可以把视频分享给孩子看,引导幼儿讨论一下为什么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错误,怎样减少这个错误率,引导孩子在以后的游戏中先观察再操作。针对遮挡关系和空间关系的发展,老师可以在美工区提供一些具有遮挡关系的图片,让孩子在画画的过程中更进一步的了解遮挡关系。再一个是在益智区中可以再提供一种新的玩教具,比如说可以投入更多的正方体组块,还有搭建的一些示意图,让孩子根据示意图搭建出一致的模型,锻炼孩子的空间关系。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家的引领。最后,学前教研室潘主任做了总结发言。
立足儿童本位,以初心勾勒,用匠心施彩。本次区域研讨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平台,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我园将不断探索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加强实践,充分挖掘材料的价值,发挥区域游戏的育人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编辑人:刘婷
审核人:任春雪 胡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