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迁移“旧知” 生长“新知”?

”——以《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为例

教研活动

用户7671343
创建于05-10
阅读 29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迁移“旧知”生长“新知”?——以《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为例,黄密花老师于2024年5月8日下午,在钟山中心小学五年(1)班开展教研活动。

分数与小数是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两者的互化则是沟通小数与分数学习的桥梁,也是五年级的分数、百分数学习的重要基础。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过程突出了知识间的本质联系,是进一步沟通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深入理解分数、小数的意义的重要节点。互化的过程应不仅仅满足于总结基本方法,合理的课程设计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对数学学习中的转化、类比、概括等思想方法的渗透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课前,黄老师提出任务,学生自主梳理与分数、小数互化有关的知识,课上对梳理的知识进行分享,鼓励学生自主建构分数、小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小数化成分数的基本方法运用了小数的意义。分数化小数,借助小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在课堂上黄老师完全放手交给学生,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自主探究互化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是在学生的旧知基础上建构最近发展区,制造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成为课堂的主体。

课堂上,黄老师给予其充分的展示空间,让学生说明思考过程,在分析比较后,引发合作交流总结方法。在这过程中,黄老师适时地重点点拨:“怎样将小数化成分数?最后的结果怎么处理?”。在此基础上,学习分数化小数。而在自主探究方法之前,黄老师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分类,合作探究总结方法。让学生的知识迁移、总结提升!

学生解决小数化分数,分数化小数的方法,都是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去探索研究,从而经历、体验知识形成、获得的过程。在生长类知识的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任务驱动模式下引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活跃的思维中体验新知,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最后,教研室主任对此次活动进行了的集体备课活动进行了总结点评,对授课老师的辛勤付出给予肯定,夸赞黄老师准备充分,不仅备教案,还备学生,所备题目难易适中,授课以学生为主体,老师适当引导,主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值得大家学习。同时强调一节好的教研课就是一次集体备。

阅读 29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