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一年春好处”,伴着和煦的春光,迎着午后的微风,陕西省洛南中学高一学子们踏上了劳动实践的旅程。“少年当有鸿鹄志,揽星弦月逐日光”。
随着旅途的渐进,我们来到了“陕西省华阳现代农业园区”。踏上“寻梦园”一一窑底村农耕体验共享菜园的历程。同学们热情高涨,信心满满,现场一片热火朝天,“少年意气”直冲云霄。一颗颗青翠碧绿的小菠菜,青菜在风中摇曳,仿佛在向为它除去“仇敌”的同学们表达谢意。
“人工不够,工具来凑”,同学们聪明的小脑袋瓜开发起来,铁锨,锄头,铲子,水桶……各显神通。大家蜂拥而至,人手一个开始了劳作。有些“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寥寥几下,便掌握了工具的妙用;有些“小倒霉蛋”则拿着工具,一脸茫然。记录的同学认真负责,耕作的同学细心谨慎。点缀着点点绿意的田地上,传来一阵又一阵轻松愉快的笑声。
活动“白热化”进行中,师生交流隔阂渐消。老师手拎着锄头,或拿着水管,与同学们一同享受劳动的乐趣。叮铃铃~“地理小课堂”开课啦!谭转梅老师向同学们悉心讲解了田地里的各种土壤,同学们恍然大悟,兴趣渐浓,劳动热情“更上一层楼”。
微风和煦,云卷云舒。“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感受到劳动乐趣的同时,在长久的劳作下,同学们亦发觉了劳动的辛苦。但,没有叫苦连天,没有怨声载道,只有轻轻挥去脸上的汗水,卷起双袖和裤腿,以饱满的热情再次投入劳作。
负责记录的同学们,亦不输于人后,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以笔作画,绘出同学们劳作的“靓丽风景线”。同时,也将此次活动中汲取的知识予以复习和巩固,学习不仅拘泥于课本,也要着眼于现实--“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一只洁白无瑕的小蝴蝶,翩然飞过,带来了美丽的风景,亦带走了炙热的阳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田园惬意,在此刻显露真章。
“风乎舞雩,咏而归”,以少年之气,颂青春之歌。几个小时的劳动实践圆满结束,同学们在车上畅所欲言,尽情分享此行收获。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是一个人生存最基本的技能,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前提。劳动之苦,不应成为人人之所避之不及;劳动之美,应当为人人之所传颂。新时代的青年,应以已身彰显青春意气,弘扬劳动风尚,让劳动之行遍布足迹,传劳动美德助华夏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