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间,陪孩子玩耍的间隙,又重读了樊登老师的《陪孩子终身成长》这本书,受益良多。
这本书不仅提到了怎样陪伴孩子成长,而且讲述了如何与父母相处。上有老下有小,可以说,我们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个人和父母的关系,就是他和整个世界的关系。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决定着我们如何对待孩子,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和这个世界相处。
每个人只需要处理好两种关系,就能与世界从容相处。第一种是自己和父母的关系;第二种是自己和其他人的关系,包括与伴侣、孩子、同事、合作伙伴的关系。而第二种关系是第一种关系的投射,因此我们一定要理顺和父母的关系,这样才能从根源上让我们自己成长起来,让自己拥有成熟而健全的人格,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也才会更健康。对于父母,唯有感谢。不要去批评和指责父母,对父母要持肯定的态度,但是千万不要倒错了关系,就是不要妄图去做父母的父母,像父母管孩子那样去管父母,比如有时候父母吵架只是希望你来管。
一个家庭中,秩序很重要,你去做父母的父母,把父母当孩子来对待,而在你自己的家里又像一个任性的孩子,承担不起作为父母的责任,那这个家就乱套了。而作为父母,我们要意识到,所有对孩子的伤害,最终都会进入孩子的潜意识,影响他的一生。因此,在同一个家族中,亲子关系模式容易会出现“代际遗传”。不管曾经的我们如何,不要等父母去改变,也不要等孩子来改变,要想解脱唯有自救,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解决问题的关键在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改变婚姻、工作与孩子的互动,才可以弥补潜意识中的缺陷。如果我们自己能发生改变,为人父母,我们才能给孩子正常的亲子关系,恶性循环就可能从我们这个节点开始变成良性循环,孩子才能在未来的人生路上不至于偏离轨道太远,孩子也就不会再深陷家族命运的轮回而无法自拔。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难免焦虑和困惑,孩子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呢?樊登老师认为,培养孩子最重要的三根支柱是:无条件的爱、价值感和成长型心态。
一、无条件的爱,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力量
无条件的爱,是指你对孩子的爱里没有交换,没有恐吓,也没有威胁,这种爱是温柔而坚决的。给孩子买东西,带孩子去旅行,都是孩子应得的,不需要孩子表现好来交换。有些父母甚至在不生气的时候,也习惯性地威胁孩子,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会怎样,如果你不做到什么就不给你什么,等等。这样并不会激励孩子,反而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爱。
在孩子犯错或者失败的时候,也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孩子毕竟是孩子,总会犯错误,我们要帮助孩子规范他们的行为,让孩子获得归属感。父母要学会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缺点,要多去看孩子好的地方,发现亮点才是推动一个孩子成长、进步的方向。
心理学家戴维·埃尔金德说过:“在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被足够的爱滋养,生活会更从容淡定。”只有父母无条件地给予孩子爱,孩子才会对父母无条件信任,无条件地依赖。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他们是被无条件包容、接纳和欣赏的,孩子才能找到归属感,才会活得阳光而自信,在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走过去的力量。
二、价值感,决定孩子飞多高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当一个人拥有价值感时,他会知道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他的内心会充满力量,他对未来会充满期待,对人生拥有极高的热情度。一个有价值感的人,自尊水平也会较高,他对自己的评价就会很高,他能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自律性也会更强,自然能管好自己。反过来,如果一个人自尊水平低,他就会觉得自己没用。这样的孩子,他的人生失去了目标,就很容易去干坏事,变得叛逆。
为人父母,要点燃孩子心中的价值感,而不是整天看这也不顺眼那也不顺眼,浇灭孩子心中的火焰。一个孩子对家庭的贡献是全方位的,要给孩子做事的机会。除了学习,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可以让孩子参与,并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表扬,注意尽量不要用物质奖励的办法,而是赋予它意义,这也是孩子获得价值感的机会。不断责骂孩子,其实就是在推卸责任,这只会导致孩子紧张和恐惧,反而更做不好一件事。如果父母用轻松和幽默给整个家庭带来欢乐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一家人也会变得更好。
三、成长型思维,推动孩子不断前进
如果一个人具有终身成长的心态,那他就会活得更轻松、更愉悦,把每一次都当成是学习的机会,从每件事情中都学到东西。就是无论孩子成功还是失败,做对还是做错,家长都要给孩子培养成长型思维或者说终身成长的心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父母不要过多地打扰孩子,不要随便评判孩子,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不要对孩子提过高的要求,给孩子自由选择和发展的权利。
成长型思维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不是表扬孩子取得的结果和天赋,而是表扬孩子的过程、动机和努力,从经验中学习,享受做事的过程。这样孩子才能更加珍视自己的努力,才会拥有坚毅的品质。同时,父母自己也要进阶成长,不能觉得学习只是孩子的事,要求孩子学习,自己却整天抱着手机刷短视频。我们不仅要当好父母,更要善待自己,把自己的心理调整得更好、更积极,才有更多的余力去管孩子。
当我们在开心地学习,积累进步时,才能在孩子的身上看到同样的优点。这样,一个家庭才能良性发展,亲子关系也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