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威海,阳光明媚,碧海蓝天。为深入落实深化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教学各项要求,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改革的内涵实质,探讨初中历史学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路径和实践范式,推动 “ 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的教学方式变革,5月9-10日在威海市举办山东省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评一致性” 专题研讨会。
在滨州市教科院组织之下,由温强老师带队、张晓媛老师协调,滨州市初中历史名师工作室成员老师前往威海进行现场观摩学习。
第一篇章 专家分享,助力专业提升
5月9日上午,由山东省教科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初中历史教研员高怀举老师主持。《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冯丽珍主编作题为《历史教育写作:捡拾亲历的“碎片” 抵达广阔的“世界”》的专题讲座。冯主编强调,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不仅是他本人的教育史,更补充、丰富、完善着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教育史。教育生活看似琐碎,但只要每个人勤于捡拾各自亲历的“碎片”,善于重温、观察,有效地进行反思、总结,继而从“碎片”中提取有价值的经验加以理解、吸收形成文字加以聚合,便能让人窥见我们共同经历的教育生活之全景。
高老师总结道,论文写作是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大舞台,是提高理论教学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可以帮助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完善教育教学方法,促进专业成长。同时也勉励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多用心观察、细心整理、大胆实践,期待老师们专业能力素养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第二篇章 经验交流,助力学科教研
5月9日下午,由烟台市教科院初中历史教研员张奕老师主持,威海市教科院初中历史教研员钱金燕老师作题为《市域整体推进“教—学一评一致性”的学科探索》的报告。潍坊市高密市教科院初中历史教研员王宗彬老师作题为《如何践行教学评一致性》的报告。聊城市教体初中教研室主任张维宪老师作题为《“双減”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的有效性浅谈》的报告。
通过各位教研员老师的分享,我们了解到落实“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评价理念,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怎么教,还要知道为什么教和如何评,使评价不再凌驾于教学之上或游离于教学之外,而是镶嵌于教学之中,使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以及评什么、怎么评体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让评价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与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和服务于目标的学习活动紧密联结,与学生学习过程良性互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成为各类评价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自觉运用评价结果改进学习,实现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手段多样,通过评价促进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真正发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篇章 课例观摩,助力课堂教学
5月10日上午,来自枣庄市薛城区舜耕中学的曹昭岿老师和威海市经济开发区凤林中学的沈正彭老师进行课例展示。
曹老师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概念出发,以青甘大环线自驾游中的卓友一家人的变化为导入,设计了“奠定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个篇章。教学立意高,教学组织严密,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体现教学评一致性,注重发挥育人价值。
沈老师从“辉煌的宋元文明是如何改变世界的?”大问题出发,以沈括的《梦溪笔谈》为教学情境,设计了“文明之光,因何辉煌?”“文明交融,因何畅达?”“文明流长,因何深远?”三个篇章。跳出零散知识点的束缚,以“劳动人民传承、创新和发展”为暗线,充分挖掘地方资源,落实核心素养。
淄博张店区初中历史教研员邢凤珍老师对两个课例进行点评,高屋建瓴,精辟深邃。两个课例教学立意清晰,涵养学科素养,发挥育人价值,体现教学评一致性。两个课例也各有特色,曹老师运用自身经历,导入自然,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选题和设问也很有典型性与可操作性。沈老师对课标和教材把握到位,新知与方法穿插其中,设计驱动性任务,进行可操作性的评价。此外邢老师还针对现场老师的提问进行解答,可谓是柳暗花明,指点迷津。
一次盛会,满满干货。五月威海,收获颇丰。教师作为“教—学—评”体系中的主导者,则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以学为中心,以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教、学、评三者的共享目标,让教、学、评三者形成一个动态循环的“要素育人链”,发挥育人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