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推进校园法治建设,有效防范和遏制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5月9日,乌鲁木齐市第135中学政治组举办以“校园欺凌”为主题的模拟法庭活动,在“行走的课堂”中将法庭“搬上讲台”,让法治的种子“种进”学生的心里。
活动过程
“全体起立,请审判长、审判员入庭……”随着法槌落下,以校园欺凌为庭审素材的“模拟法庭”正式拉开课序幕。学生们化身为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书记员,司法警察,原告,被告,法定代理人,认真模拟审判了一起校园霸凌案。在庄重严肃的法庭氛围中,“审判长”有条不紊地主持庭审,“原告”慷慨陈词,陈述了欺凌者的欺压行为,“被告人”真诚反省,高度还原了从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法庭教育到当庭宣判的案件庭审过程。
庭审过程包括开庭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休庭评议和宣告判决五个部分。同学们根据各自扮演的角色,融入情景,围绕案件中被告人的违法动机、危害程度以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整个过程情境真实而严肃,情绪表达恰到好处,让人深受感染。
活动资料
本次模拟法庭程序严谨、流程完备,为同学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生动有趣的“法治课”。通过这次模拟法庭活动,同学们不仅了解了法庭审理案件的严谨程序和规范流程,把课堂中学到的民事起诉书,相关法律知识运用到了活动中,同时也感受到了司法机关肩负的责任。同学们纷纷表示,今后将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做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法律如何“说”校园霸凌
教师点评
模拟结束后,雷晓丽老师、齐婷婷老师、蔺玉梅老师对本次模拟法庭进行点评,对张怡老师的精心组织,同学们的悉心准备、精准模拟给予高度评价,并针对“校园欺凌”的主要特点、表现形式进行讲解说明,帮助青少年学生认识到“校园欺凌”的危害性,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决向“校园欺凌”说“不”,并呼吁同学们要抵御“校园欺凌”,切勿成为施暴者、旁观者、逃避者。
学生感悟
学生鲜同学说:“我的角色是被告人,我经历了庭审审判。虽然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假的,但是在接受庭审时的害怕与后悔是那么的真切。通过此次活动,我更加了解何为校园欺凌,更加明白应当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认识校园霸凌
校园霸凌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对于被欺凌的学生来说,会感到无助、孤独、恐惧、焦虑和自卑,长期被欺凌还可能导致抑郁、自杀和其他心理问题。对于施暴者来说,长期施暴会让其行为更加恶劣,循环不止,不仅对人格形成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触犯法律悔恨终身。
拒绝校园霸凌
预防“学生欺凌”,应做到“三不”,即:不做受害者、不做欺凌者、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
1.不做霸凌者,尊重、善待他人,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找到发泄情绪的正确方式。
2.校园内外尽量结伴而行,多参加学校活动,结识更多同学。及时寻求老师、家长帮助或报警。
3.拒绝煽风点火,拒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甚至报警。
“模拟法庭”活动打破了以往较为单一的校园普法宣传形式,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模拟开庭审理,切身感受法律的庄重威严、公平公正,在他们的心中种下法治的种子,对进一步提升中学生法律意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校园欺凌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推动更多的青少年去关注法律,切实增强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
活动组织:张怡
撰稿:雷晓丽
照片:蔺玉梅、齐婷婷
审稿:马苏
发稿:乌鲁木齐市第135中学政治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