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沭敏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环保科技与交通安全”——垦利区第二实验小学三年级校外研学实践课程

创建于05-10 阅读1850

垦利区第二实验小学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大力推进研学实践教育工作部署要求,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质量落实,扎实推进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深入实施,学校每年都有计划、有针对性在市域内开展工业、农业、商业、石油、国防、工程等领域的科技研学活动,教育成效显著。


4月23日(周二),垦利二小三年级组织了环保科技与交通安全研学实践课程活动,让孩子们走出学校,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研学地点:

东营交通安全教育基地

东营市中小学生生活垃圾分类宣教中心

研学目标:

价值体认:通过参观交通安全教育基地和生活垃圾分类宣教中心,沉浸式体验垃圾分类的必要性、科技环保的重要性,养成日常垃圾分类的习惯,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问题解决:通过研前的资料查阅和研中的探究质疑,运用已有调查研究、小组合作、情景体验等方式,了解科技在垃圾分类、黑水虻处理厨余垃圾的作用,探索绿色低碳环保的问题。

责任担当:通过学习交通知识,沉浸式体验交通安全项目,将文明、科技、安全的交通理念传播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了解相关垃圾污染的危害和垃圾分类政策,关注社区环保问题,为保护环境尽自己的责任。

创新素养:运用科学知识,探索科技在环保生态资源循环利用中的新方法。

研学准备:

1.知识准备

(1)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2)搜集垃圾回收再利用的渠道和方式。

(3)了解日常生活中各类交通指示牌所代表的意义。

(4)观察生活中种种危及交通安全的行为。

2.物品准备

自行准备:相机、防晒帽、研学手册、水杯、笔、记录本

基地准备:研学证书、研学手册、研学帽、急救药品等。

师资保障:

1.研学导师:东营交通安全教育基地及东营市中小学生生活垃圾分类宣教中心会根据学生数,每班配一名专业的研学导师。

2.领队:领队由校领导、中层、班主任、任课教师、家委会(每班5人)组成。研学前,下发致家长一封信,召开专题会议,领队全体成员知晓职责,学习安全应急预案知识,熟练掌握安全技能,确保学生的安全。

3.医疗应急服务人员:东营交通安全教育基地及东营市中小学生生活垃圾分类宣教中心会根据学生数,在研学基地路线中配置应急服务人员巡逻,并安排医疗急救人员全程陪同。

开营仪式

00:11

交通安全

东营交通安全教育基地

1.竞赛安全交通知识

通过抢答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竞争互助中学习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培养良好的交通安全习惯,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强化交通安全知识记忆。

2.模拟驾驶实践课程

学生在实训机上可以亲身选择体验不同的模拟驾驶内容,包括各类突发性道路安全事故的演练和应急处理方式,真实还原驾驶环境。配合设备的模拟内容进行沉浸式情景预演,通过实践应用了解到危险驾驶所带来的危害,加强遵守道路安全法规的必要性,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

3.科普醉酒驾驶法规

学生佩戴特制VR眼镜,沿着路线图行走,体验酒后头晕、方向判断不准、无法控制自如的状态、行走中不断撞到障碍物,还原酒后眩晕感觉和视线模糊,判断及操控能力降低,以实际体验,效果告诫学生,保持交通安全驾驶的警惕性。

00:09

4.演练溺水开门实景

车辆落水后,巨大的压力差会把车门“焊住”,普通人根本无法用蛮力推开汽车门。老师讲解内外气压差原理,通过小组讨论和引导发言模拟逃生现场,学习自救知识和自救技巧,提高自救能力,为救援争取时间。

结合的方式,感知车辆静止或行驶过程中,存在的视线盲区,从而引发对于如何规避相关风险。激发通过科技知识避免安全事故的深度思考,进一步提升车辆设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5.探秘盲区科技原理

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汽车是一种由多个部件组成的机械设备,它的构造复杂多样,包括车身、发动机、变速器、悬挂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电气系统等。通过参观汽车零部件展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观看汽车内部的构造,了解汽车的基本组成,培养他们对于规模化构件的组装及思考能力,提高动手实操技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感受工业设计的魅力。

汽车由于车身结构的缘故,不可避免地出现汽车盲区,车体越宽越高,车辆盲区的范围就越大。学生通过学习折射原理和实践体验相

垃圾分类

东营市中小学生生活垃圾分类宣教中心

1.趣探垃圾“家族”

研学之前,各班召开班队会,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处理方式、环保用途等,引起学生对于环境的关注。通过搜集资料和宣教中心的沉浸式学习,了解垃圾处理中用到的科技环保技术。体验垃圾分类的过程,探究垃圾分类在“无废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00:11

2.乐享科技“魔力”

通过实地参观学习,了解分拣中心的处理工艺和流程、垃圾模拟分类小游戏等,了解焚烧工艺技术。以环保理念为基础,融入现代化科技效果,集中展示了现代企业在垃圾处理上的变化,将目前环境现状、环保措施、环境保护理念融为一体,打破了常规认知中的脏乱差。围绕环保科技问题,孩子们积极质疑,并与工作人员积极互动。


3.探秘黑虻“变身”

黑水虻幼虫在自然界以餐厨垃圾、动物粪便、动植物尸体等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可以将食物高效地转化为自身营养物质。学生对厨余垃圾进行分类、动手投喂黑水虻、过筛虫沙,感受厨余垃圾变废为宝的过程,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绿色低碳的意识。就黑水虻在环保方面的应用进行深度思考,提出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00:12

4.共建低碳“小屋”

“绿色小屋”主要承担垃圾分类、循环经济在生活社区中的运用,是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参观绿色小屋站点,让垃圾分类潜移默化地融入生活,提高垃圾分类参与度,引导其从小养成“知分类、懂分类、愿分类”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建设班级或校园的小屋,积极动脑,变废为宝。

00:13

研学结束,学生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成果展示,学校根据成果设置特色奖。

科技之梦——未来汽车设计师;

科技之舞——交通安全手势操;

生态之美——低碳城市科幻画;

生态之声——校园生态文明标语设计大赛;

生态之行——做文明秩序宣传员,成立绿色小屋。

编辑:陈沭敏 薄燕菲

初审:田建华

终审:邵素珍

阅读 185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