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数学学习之重彩,绘集体备课之美篇——郑旺镇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

李冉
创建于2024-05-10
阅读 23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使教师在研究交流的思想碰撞中,博采众长,择善而从。5月10日下午,郑旺镇小学四年级数学组召开教研活动。

首先由冯玉丽冯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为了让老师们能紧跟课堂,冯老师前一天就将教案上传在群里。


从课程分析到教学目标一目了然,课堂教学的每一步都反复琢磨,力争将最好的课堂送给所有来听课的老师。

冯老师语言富有情趣,给人的感觉很亲切,同时在课堂中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求知欲,对数学的知识也产生了兴趣,从而这样的课堂效果会很好。

课后,大家对冯老师的课赞不绝口,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观点和想法,此行大家都收货颇丰。

之后,大家就对本单元进行了交流和讨论,首先主讲人冯玉丽老师讲解了第六单元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时精案的设计思想。


第六单元的重点是: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于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全过程,理解算理,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发展运算、分析、推理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3.加强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活动;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细心计算的良好习惯。


然后冯老师讲解了本单元的教学建议:

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主题图时,教师应理解主题图的设计意图以及与本单元知识的前后联系,不必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图意,而应把它当成一种教学线索,借助主题图,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可以把主题图制成教学挂图或课件,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概括地说说:图上画的是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两个同学到书店买书"的表演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习从生活中、从亲身经历中发现问题,产生学习的需要。让学生感受身边存在许多数学问题,激发探索的欲望。




然后参与教师逐一评价,并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和抛出自己困惑的问题,全体教师共同参与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将进一步研究。

集体备课在教学工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大家在备课中,能集思广益,在课程、教法、学法等方面吸取营养,充实自己。


这项活动的开展让我们收益很大。今后也要不断的开拓创新,将集体备课这项活动扎扎实实的进行下去。

阅读 23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