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非遗基地

非遗实践拓展
创建于05-10
阅读 163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乌拉特前旗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坐落于乌拉特前旗桥南,旧五完小院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最宝贵的共同财富,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人类历史的文明与辉煌。

非遗基地是特殊学校和残疾人免费培训中心,同时可以提供就业。

非遗基地参观了面塑、芦苇画、剪纸、皮雕、根雕、石雕、草编、陶艺……

制作芦苇画的关键在于“拼与剪”,艺术家们会在大张白纸上绘制草图,然后根据图案分剪芦苇片,修剪和拼贴的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细的工艺。芦苇画的上色过程也非常讲究,主要采用纯天然的颜色,通过熨烫碳化等技术实现。

芦苇画以其本色取胜,色泽淡雅朴素,充满水乡特色,适合作为家庭装饰或礼物赠送。这种艺术形式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工艺与现代装饰艺术的结合,还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连军强,内蒙古连运芦苇画艺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艺术总监;荣获中国乡村工匠、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高级工艺美术师、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自治区级工艺美术大师、自治区级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巴彦淖尔市工艺美术大师、巴彦淖尔市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市级“河套英才-乡村振兴人才”、市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乌拉特前旗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刘尚义是乌拉特前旗市级根雕代表性传承人,1955年6月出生在乌拉特前旗树林子,土生土长在乌拉特前旗,对祖辈流传下来的雕刻技艺情有独钟。1975年从树林子参军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旗服兵役,在6年的军旅及对草原文化有了很深的情感,于1981年12月复原回来之后,正式操持起根雕行业,闲暇时间都要跑到农村牧区,搜索废弃根木,观察设计,之后动手雕刻,经过抠、刮、磨、刨等十几道工序,变废为宝,一个个艺术品展现在面前,成为乌拉特前旗根雕技艺人才。

周旭自幼酷爱绘画。17岁开始制作皮画,一路摸爬滚打,一路一往无前。05年毕业于内蒙古美术学院,就业于呼和浩特市皮画专业,08年创立旭日皮艺坊,18年改为千然工作室并注册。期间参加各大展览并且获奖,私人收藏等。最开始的时候,由于资金短缺,他也曾在工厂打工、兼职墙体绘画等,用这些收入来购置制作皮画的皮料、工具等,用以支持皮画的继续创作。当时间慢慢流转,岁月悄悄把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雕刻成如今在巴彦淖尔市皮画艺术创作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一名工匠。周旭的皮画作品一律为手工制作,画面色彩绚丽、细腻逼真,既有民间的古朴风格,又有近代的浮雕效果。每一幅作品中的人、景、物都表现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陶艺作品出自,陶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孙长城老师!

孙长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毕业 , 河北美术学院非遗泥塑陶艺研培班结业,副高职称,高级美术教师,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陶艺项目负责人及传承人、巴市书法协会会员、巴市美术协会会员、巴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非遗产品注册商标为淘创原。陶艺作品获内蒙古校外教育50年成果展评金奖,泥塑陶艺书画篆刻二十多幅作品分别被河北美院和内蒙古展览馆收藏,泥塑作品《出征》被2020年2月25日巴彦淖尔日报第四版刊登,疫情初期创作的泥塑陶艺书画篆刻二十多幅作品曾被巴市文联、美协、书协等多家网络媒体刊登,2020年10月16日开始被内蒙古河套学院聘为期三年的泥塑陶艺非遗传承教师。2018年6月19日陶艺人物《传承》被河北美院收藏,2020年6月泥塑《杀毒》、《逆行者》等四件作品被入选“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一一内蒙古传统美术作品展、2019年10月书法作入“天赋河套共书诗香乌拉特”诗词书法集;1995年被评为盟级优秀美术教师。

陶艺,是中国传统古老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艺术形式。从历史的发展可知,“陶瓷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文化积淀历程。它与绘画、雕塑、设计、以及其他工艺美术等有着无法割舍的传承与比照关系。

非遗陶艺在技艺方面也具有显著的特点。这些技艺往往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和摸索才能掌握,包括采泥、配泥、炼泥、揉泥、拉胚、修胚、抛光、上画、雕刻、彩绘涂料、高温烧制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这些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不仅需要艺术家的天赋和才华,更需要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非遗陶艺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它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记忆,展现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它们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孩子们亲手体验非遗陶艺制作,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玩泥巴环节孩子们沉浸其中…

户外拓展游戏,惊心动魄、挑战自己、团队协作…

连总为本次活动剪彩👏

一起分享美食,分享甜甜的蛋糕🍰

一起合影留念美好时刻!

阅读 163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