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的知识海洋里,概念课宛如基石,是数学推理、判断、抽象、论证的基础,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不断培养学生数学抽象和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发展核心素养的根本,而参与式教学模式,更是让这基石的搭建过程充满了趣味与挑战。以往的数学学习,总感觉稍显沉闷,多是老师讲、学生听,但这次的参与式教学可把每一位同学都真正拉到了学习的舞台中央,让课堂变得活力满满!
授课老师:刘玲玉
授课地点:803班
授课时间:2024年5月9日
授课内容:《因式分解》
课前集体备课
研究课
初识因式分解概念
老师先是通过几个简单而有趣的例子引入了因式分解的概念。比如,把一个复杂的多项式如x^{2}+3x写成x(x + 3)的形式,让我们观察这种变化有什么特点。同学们纷纷开动脑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有的同学说感觉像是把一个“大式子”拆成了几个“小式子”相乘的样子,还有的同学发现这样好像能让式子变得更简单、更便于计算呢。就在这样热烈的讨论氛围中,我们初步理解了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个核心概念
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接下来,老师把我们分成了一个个小组,开启了深入探究因式分解概念的旅程。每个小组都拿到了不同的多项式任务,像2x^{2}-8、x^{3}-2x^{2}+x等等。我们要一起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对这些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在小组里,大家各抒己见。有的同学擅长找公因式,会率先指出公因式在哪里;有的同学对公式法比较熟悉,就会尝试着看能不能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来进行分解。比如对于2x^{2}-8,我们小组经过讨论,先找出公因式2,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进一步分解成2(x + 2)(x - 2)。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因式分解的概念,还学会了团队协作,懂得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
考学环节趣味横生
到了考学环节,那可真是趣味十足又充满挑战呀!老师设计了一系列别出心裁的考学任务。
有“因式分解大比拼”环节,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随机抽取一个多项式,然后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因式分解,并向大家讲解分解的思路和运用的方法。这可考验我们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对概念的掌握程度啦,不过大家都鼓足了劲儿,想要为小组争光呢。
还有“生活中的因式分解”任务,老师让我们结合生活实际,找出可以用因式分解来解决的问题。我们小组想到了在计算长方形面积时,如果已知面积表达式为x^{2}-16,通过因式分解成(x + 4)(x - 4),就能很容易地得出长方形可能的长和宽分别是(x + 4)和(x - 4)。通过这样的任务,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进一步巩固了因式分解的概念。
课后评课议课
课后进行评课交流,科组老师们通过听课过程中,得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课题组成员也共同针对概念课的落实情况进行探讨,大家都积极交流,共同促进和成长。
总之,通过《因式分解》概念课的参与式教学,就像是一场精彩的数学冒险,带着同学们在因式分解的知识海洋里畅游。同学们对因式分解的概念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不再觉得它是书本上生硬的文字,而是能实实在在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的有力工具。他们不仅掌握了因式分解的具体方法,更重要的是,在小组合作和考学互动中,他们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