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以潜心 研以致远——太原市杏花岭区外国语小学数学青年教师专班活动

然后&Hope
创建于05-10
阅读 62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2024年5月8日下午,学校特邀孟亦濬老师来校与数学青年教师就“数与运算本质一致性”主题展开教研活动。在交流中,丰富教师对于“数”的认识与理解,促进青年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首先,孟老师先介绍了数的产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由于生活需要,我们先用石头等具体物品计数,又抽象出了数字符号表示数量,最后到了用字母表示数,完成了从感性具体到理性一般的发展。

其次,在认识数时,孟老师强调了“数的概念”,加深了对“数的含义”的理解。以12为例,12的含义是比11多1的数。孟老师还从借助小棒和算珠认识10、100等数的角度,点出了逢十必捆、满十进一,道出了用“十进制”认识数的一致性,以及计数单位不断产生及表达数的一致性。

再次,在数的运算角度,孟老师始终围绕“计数单位”这一核心概念分析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加(减)法的本质是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累加(递减);乘(除)法是加(减)法的简便计算,也是围绕“计数单位”进行的运算。

最后,孟老师向青年教师提出期许:精读教材及课标,在不断研读中加深对知识逻辑的认识与理解,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真正让孩子们受益。

青年教师们在向孟老师学习的过程中,也在结合自己的实践认真思考,将知识和要求内化。

张然老师学习心得:

通过与孟老师的交流与学习,我对“数与运算”主题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主要体现在理解教材、理解概念、理解一致性这三方面。

1. 理解教材。结合孟老师介绍的“数的产生历程”看教材,发现在认识数时,教材正是引导学生用具体事物感性表达数的多少——用珠子数量一般化表示不同物品的相同数量——用数字符号抽象数量。经过这样的对话,加深了我对教材编排的理解以及学生认知发展顺序的认识。

2. 理解概念。一方面,关于数的认识,在这次讲座之前,我一直以为从数的组成角度认识数即可,今天才发现数的认识要从数的含义出发,从递增的角度认识数,也为加法的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厘清了数字与数的不同,更加规范数学语言。

3. 理解一致性。今天对于一致性的理解主要聚焦于分数领域。在孟老师分享的课例“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时,我理解到分数的意义的重要性,在认识分数及进行分数运算时都不能离开“单位1”的认识及“计数单位”的统领,这便体现了知识逻辑的一致性。

最后,在听了师傅的分享及会后交流,我看到了一位好老师所要具备的素养是在一遍一遍研读课标、研读教材、研究学生的过程中积累得到的,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成长的,这也为我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卫颖老师学习心得:

数的产生,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理性具体的转变。最初,我们通过直观的事物来认识数,比如用手指计数、用石子代表数量。随着认知的深入,我们开始理解数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事物量的抽象表达。数的本质,其实是对事物数量的抽象概括,它使得我们能够超越具体的物质形态,进行更为高级的思维活动。

数的基本性质之一,就是“一个比一个多1”。这个概念不仅是数的基础,也是数学推理的重要基石。从1开始,每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多1,这种递增关系构成了数的序列,也奠定了数学逻辑的基础。

在数的表达中,10的特殊性不容忽视。10不再用新的数字来计数,而是作为位置值出现。这种位置值的概念,让我们可以用相同的数字组合表示不同的数值,极大地扩展了数的表达能力。同时,这也为后续的运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数与运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数是计数单位个数的表达,而运算则是计数单位个数的积累。加法是将多个数的计数单位累加在一起,减法则是从一个数的计数单位中去掉另一个数的计数单位,乘法和除法则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运算的本质,就是对数的计数单位进行不同的组合和变换。

在所有的运算中,除法尤为特殊。除法包含了平均分和包含除两种形式,但其本质都是平均分。无论是将总数分成若干份,还是求一份中有多少个单位,都是在进行平均分配的操作。除法的引入,使得我们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处理分配问题,进一步拓宽了数学的应用领域。

这次教研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数与运算的本质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对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抽象和表达。通过深入探究数与运算的内在联系,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也能够更好地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数与运算的内在联系,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张丽老师学习心得:

通过听了孟老师的精彩讲座,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数与运算”的内容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和重要的教育价值。

知道了数是数量的抽象,数量是对现实生活中量的表达。数的认识不仅仅是对数量的抽象,而是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解释。数的运算强调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以及感悟数的运算之间的关系和一致性。了解了数是如何产生的。数与数字的区别,分数的意义,数的核心概念。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增强数学教学的探究性和综合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平时的备课中一定要研读课标,研读教参,真正的读懂课本,读懂学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孟凡晶老师学习心得:

通过听师傅孟老师讲述数与运算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数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讲述过程中孟老师利用不同年级数与运算的例题来告诉我们,数是数量的抽象,而数量是对现实生活中量的表达,了解数的规律,满十进一,逢十必捆,要保持一致性,对于数运算的一致性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启示。

张雅娟老师学习心得:

听了孟老师的讲解,我对数与运算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数是对多少个单位的表达,运算是个数的累加。它们的核心概念是计数单位。无论加减乘除,弄清计数单位是谁,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从加法入手,让学生领悟加法运算就是计数单位个数的累加,就是在算有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基于计数单位,把加法运算夯实,减法运算就可以很容易被学生理解了。

用数学语言描述时,要严谨,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正确使用数和数字这两个词。

赵红叶老师学习心得:

通过孟老师两小时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同时对于数学的教学更是豁然开朗。数与运算中,核心部分就是计数单位,相加、相减就是计数单位的累加、递减;同时我也真切体会到了数与数字的区别,数学知识从抽象到具体的一种自然过渡,总之,今天的学习干货满满,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细细品味,慢慢研究,也不禁为孟老师丰富的教学,出众的人品而惊叹,应为孟老师大大点一个“赞”!

王利青老师学习心得:

小学阶段是打好数学学习基础的重要时期。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也深知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去学习。非常感谢校领导能邀请到名师孟亦濬老师,带领大家共同交流教学,共同成长。这次教研活动交流的主题是“数形结合在数学运算教学中的应用”,在交流中,我深刻认识到,原来数量是对现实生活中量的表达,数是数量的抽象。我们的教学要达到对课标的领会理解更深刻一些。我们的教学,不仅是知识的理解,更包含着我们的教学理念。这两点都需要我们从学习中去解决。所以要活到老,学到老。另外,我们的教学经验需要从时间中解决。所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干一行,爱一行。用热情、激情去着眼于老师这个行业。

孟老师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我的心田。真心期待下一次的教研活动。孟老师的分享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相信在孟老师的带领下,经过时间的洗礼,我一定会蜕变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数学老师!

经过孟老师两小时的分享,青年教师更加理解“数与运算”的本质,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教学实践中,把学到的理论结合自己的理解落地。

文字:张然

图片:王利青

审核:赵改玲  徐平

阅读 62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