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携一缕骄阳;
五月,聚一份希望;
五月,赏一处美景;
五月,育一世芳香。
暖心送教促交流
笃行致远共前行
秉承教育初心,逐源执教之路,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和辐射指导 作用。为加强集团校交流互动,实现教育资源互补,增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提升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意识,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2024年5月10日上午王静名师工作室及工作室成员于分批到大路中心学校、中原中心学校、博鳌中心学校开展了以“送教悦研 聚慧赋能”为主题的送教下乡活动。
大路站
出席活动的领导有:琼海市第一小学党委书记陈焕江、大路镇中心学校党委书记王儒、大路镇中心学校傅丽冰校长、大路镇中心学校王伟副校长、琼海市第一小学科研室主任欧兴畅、琼海市第一小学教研室副主任符传楷。
备课思路
符传楷教研室副主任作题为《关注运算本质,打造 “教、学、评〞一致性的数学课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单元整体备课的思与行》的大单元讲座。从数的运算的一致性、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单元整体框架解读、单元整体备课——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三个方面展开。
课例展示
冯彩玲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冯老师根据新课标教学内容结构化以及算理的一致性的理念,巧妙地把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法的联系起来,为学生搭建起数的加减运算的框架体系。同时本节课秉持“教-学-评”一致的理念,大胆创新,将课前评价、课后评价和课堂评价贯穿于整个课堂,学生经历学习评价的过程,从中不仅在知识层面获得成功,更是在情感方面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从而燃起学习的热情。
交流研讨
深入研讨润心田
携手共研行致远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远。冯老师就前期备课、教学内容、学生表现等进行了分享交流。并且对自己这节课上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反思评价。勤于实践,方能磨砺课堂;深度研讨,才能柳暗花明。紧接着在评课环节中,大路镇中心学校的老师们对授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的亮点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且针对课堂中出现的个性及共性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大路镇中心学校王儒书记也对本次送教下乡活动做出高度评价。同时也对本节课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给予了专业的指导与点评,使教者有所得,听者有所悟。同时勉励老师们要认真研读课标,学习教学新理念,课堂上要让学生真正经历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专题讲座
欧兴畅主任作主题为《探索数与运算本质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讲座。欧主任从数与运算一致性的价值和本质两方面展开讲解:数与运算的一致性有利于整体把握核心知识,有助于落实数学核心素养;而数与运算一致性本质上是数的意义的一致性和数的运算的一致性。
活动最后由琼海市第一小学陈焕江书记对本次送教活动做总结。陈书记认为送教下乡活动是实现教育资源的一体化。不仅为两校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的平台,也为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原站
在琼海市第一小学教研员陈育平的带领下,陈敏虹及工作室成员教师来到了中原镇中心学校。
本次活动主持人:翁溶老师
参加本次送教活动领导有:中原中心校校长陈玲、琼海市第一小学陈育平教研员、琼海市第一小学杜春苗教研员。
备课思路
本次活动由陈招南老师做本次送教的大单元讲座。本单元是借助几何直观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本课例以教材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全程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不断探究出真实的结论,真正体现以生为本,从生中来。
课例展示
陈敏虹老师执教《24时记时法》。整堂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机会,学生对问题有思考、思维有发展、思想有渗透。有效实现了教师的深度教学和学生的深度学习。
评课议课
陈老师就这节课做出了自己的反思。学生在理解24时计时法上还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很快辨别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
教学有“温度”,研讨有“深度”。听课老师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从陈老师的课件制作、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导入依托学生生活体验、借助拨动钟面来理解新课。并且借助几何直观演示理解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的联系和区别。
专题讲座
陈育平教研室副主任小讲座的题目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量感”》。陈教研员强调量感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日之功”,要把“量感”的培养渗透到各个环节,使学生合理的运用度量单位,发展综合能力,进而通过“量感”解决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博鳌站
本次活动由美丽大方的何菲菲老师主持。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有琼海市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小学教研岗孙振远主任、博鳌镇中心学校林翠刚校长、博鳌镇中心学校蔡笃琼副校长、博鳌镇中心学校符志保副校长、琼海市第一小学周丹妮教研员、琼海市第一小学何小燕教研员、琼海市第一小学李同娟组长。
备课汇报
备课组代表何小燕老师基于深度学习理论,做了题为《立足单元整体视角,让数学核心素养落地有声——<有余数的除法>单元整体解读》的汇报。从课标、教材、学情等方面进行单元整体分析,认为要将操作、口算、竖式相互结合,实施“有来有回”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用竖式计算除法的过程时,应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应建立分的过程(操作表征)、口算的过程、坚式的书写过程(符号表征)以及语言表达过程(语义表征)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并对本单元的例题进行解析后阐述了单元整体设计理念及教学思路。
课例展示
陈冲老师执教《有余数的除法》。陈老师以摆成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呢?为后面的操作做铺垫。接着先让学生用9根小棒摆三角形,可以摆几个三角形,学生通过摆三角形的操作活动,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10根小棒又怎么摆呢?通过操作,学生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活动写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能正确表达商和余数,建立有余数的除法的数学模型。学生能体会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交流沙龙
陈老师先进行了教后反思,随后备课组对观课教师提出的疑惑进行解答。观课老师提出了以下疑惑:1.生上台用10根小棒摆三角形,生在摆的过程说不清楚的时候,老师是不是应该给足够的给生说清楚,是否再请一个孩子来说?2.余数是否可以讲解得更加透彻?3.练习的设计上,能否整合一下,设计一道余数不是1的练习?4.问题提问单一,学生会疲劳,应该怎么化解?5.在二年级的运算教学,要说清楚除法的意义,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
备课团队对老师们提出的疑惑一一进行解答,并表示将对教学过程中的生成进行处理,达到更完美的教学效果。
专题讲座
周丹妮教研员做了题为《思维可“说”,分析有“理”——小学低年级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的专题讲座。周教研员从核心素养、现在的命题趋势,并结合乡镇小学一年级抽测情况,给出培养学生说理的策略。
孙振远主任做了活动总结。首先感谢市一小带来的优秀课例及精彩讲座,并表扬听课老师积极提出自己的听课意见和疑惑,提出了要求,希望学校形成重教、重研、重讨的氛围,每一位教师都深耕课堂,提高个人教育教学能力,让教研真正落实。最后让老师们思考:先问为什么用除法算,还是先说含义好?特别是对中下学生。希望老师们取所利,为我所用。
携手同行,前路漫漫亦灿灿;
坚守初心,笃行步步亦驱驱。
此次送教活动是一次温暖的牵手,亦是一场成长的对话,更是一个共同提升的过程。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了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编辑:陈小芬、李玉琳、麦彦云
审核:欧兴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