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进海晏——临沂援青教师崔伟为海晏学子讲授“壮哉,沂蒙精神”主题团课

兰陵县实验中学-崔伟
认证账号
创建于05-09
阅读 182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让海晏学子了解更多红色资源,更加明确党的光辉历史,赓续红色基因,5月9日,来自临沂的援青教师崔伟为海晏县寄宿制民族中学的学生们上了一堂主题为“壮哉,沂蒙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团课。

00:37

       巍巍沂蒙山,耸立起无私奉献的丰碑;滔滔沂河水,诉不尽沂蒙儿女对党的无限忠诚。宣讲活动在婉转悠扬的沂蒙山小调中拉开序幕。

       首先,崔老师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同学们“云游览”了“沂蒙革命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等展馆。一件件沧桑而珍贵的历史文物,一张张记录峥嵘岁月的照片,一桩桩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一座座英雄的雕像,记录着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烽火岁月。同学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听取了崔老师对展馆的详细介绍。

        接下来,崔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了“中华抗日第一村”,莒南县板泉镇渊子崖村的抗日故事---“渊子崖保卫战”。1941年12月20日,在山东省莒南县渊子崖村,在年仅19岁的村长带领下,英勇的村民用土枪、土炮、大刀、长矛、铁叉和铡刀,是与1000多名装备精良的日军展开了整整一天的殊死搏斗,以牺牲147人的代价,歼敌121名。这是抗日战争史上,中国农民自发组织的一次激烈悲壮的浴血保卫战。正如刻在渊子崖抗日纪念塔上的题词“云水沧沧,沭水泱泱,烈士之风,山高水长。他们的英勇顽强,他们的铁骨脊梁,历史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

       然后,崔老师又用亲切、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为同学们讲述了沂蒙女性在沂蒙这块热土上创造的辉煌历史:她们中有架人桥的李桂芳;用乳汁救伤员的明德英;为抚养八路军子女,自己的4个孙子却被活活饿死的王换于;缝军装、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拥军支前的沂蒙六姐妹......她们为抗日前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援,她们在后方用坚韧谱写了一首首保家卫国的赞歌。崔老师饱含深情的叙述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同学们静静地聆听着、感动着、震憾着,脸上不自觉地留下了泪水。同学们可能不能全部记住她们的名字,但是作为沂蒙儿女,她们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深深地烙在了他们的心中。

00:24

       崔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慷慨激昂地朗读沂蒙精神:“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让沂蒙精神永远根植在同学们心中。

00:23

       最后,崔老师又为同学们讲述了“九间棚精神”和“时代楷模”魏德友的故事,告诉同学们:“虽然我们现在已经远离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但是沂蒙精神一直在各行各业传播着”。让同学们了解到,沂蒙精神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更是老一辈人传递的精神火种,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也让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当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崔老师的宣讲使得海晏民中的学生们受到了沂蒙精神的熏陶和教育,坚定了他们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激励着他们奋勇拼搏,做好沂蒙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者,新时代的接班人。

阅读 182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