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评估指南》,聚焦自主游戏

东亚园大二班
创建于05-09
阅读 57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出台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学前教育深化改革提供了指引,以自主游戏为切入点,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

《评估指南》带来的思考

1、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幼儿具有独立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他们对周围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探究和学习愿望。

◆幼儿天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他们通过感官、动作、语言与周围环境互动,无时无刻不在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探索。

◆家长应尊重幼儿自身的兴趣、需要与独特的学习方式,支持和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探究。

2、幼儿在游戏中学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游戏伴随着幼儿成长。

◆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发现、想象和创造,通过游戏认识周围世界,感受生活,享受快乐。

◆家长应积极接纳并支持孩子自由自在地游戏。

自主游戏的概念

自主游戏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自由选择、自由开展、自由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得到满足,天性自由表露,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健全人格的过程,自主游戏的开展,犹如一扇门,吸引着孩子们创造学习、主动探究。

自主游戏的特征

1.游戏计划的生成性

在自主游戏中,计划是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根据需要及存在的问题来制定,并且在游戏活动中不断生成新的计划。这样,避免了游戏指导的盲目性和导演性,更能满足幼儿的愿望。

2.游戏环境的多样性

由于游戏的主人是幼儿,要玩什么游戏是幼儿自己的权利,每个幼儿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上就需体现开放性和多样性,满足不同幼儿的各种需要。

3.教师角色的多重性

教师以多重身份指导游戏,有利于对游戏的有效指导。当幼儿需要游戏材料时,教师是游戏材料的提供者;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是游戏的支持者和援助者;当幼儿需要教师一同游戏时,教师是幼儿游戏的伙伴和参与者;当幼儿不需要教师介入时,教师是游戏的观察者;当幼儿在分享游戏经验时,教师是倾听者和发问者。因此,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是多重的,改变了过去教师在指导游戏中对指导的片面理解。

自主游戏的价值

1、建立自信和自理能力

孩子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拥有主导权,这对孩子建立自信有正面影响,而不过度干预,亦给予孩子机会自己解决问题,培养自理和解难能力。

2、促进大小肌肉的发展

户外的自主游戏包含很多体力活动,有助改善儿的动作技巧,提升他们的大肌肉耐力和强度;室内的自主游戏如砌积木、拼图等,则可锻练小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户外的自主游戏包含很多体力活动,有助善儿童的动作技巧。

3、培养社交能力

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自主游戏,过程中能学会分享、等待、妥协等社交技巧。另外,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时,会模仿爸爸、妈妈、老师等成年人角色,透过尝试代入他人身份,小朋友更容易理解其他人的行为和感受。

4、提升语言能力

自主游戏对促进儿童语言技巧有很大帮助,当他们和同龄或不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时,大家的说话能力、表达方法都不一样,互相沟通过程中,小朋友对不同语气、词汇和身体语言的理解能力都得以提升。

5、释放情绪和减压

自主游戏对于孩子的情绪发展很重要,他们在自主、无拘束的情况下玩,会令他们感到快乐,从而释放日常生活和学业的压力,有效培养情商,增强日后抗压能力。

6、发挥想象能力

进行自主游戏时,孩子可运用自己的创意,配合周围环境和素材去设计游戏。有机会和空间去发挥天马行空的想像,能有效提升孩子的脑部发展和创造力。

家长指南

1、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

(1)是否获得了丰富的生活感受和体验。

(2)探究过程中是否独立的思路和经验积累。

(3)能否用已有经验分析解决新问题。

(4)能否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2、家长不应该:

(1)缺乏平常心,对孩子期望过高。

(2)不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3)盲目追求知识技能。

(4)过分追求学习结果。

家长应理解孩子在反复探索、试错过程中出现的同伴之间的争论、摩擦等游戏行为,这都将是孩子经历的成长过程。自主游戏告诉我们:放手、探索、表达、倾听,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快乐的童年!

阅读 57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