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后问(初中数学)

李名师中考数学
创建于05-09
阅读 22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       相信同学们在平时做题的时候或多或少的会遇上一些不会的题目。那如果在平时中遇见一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处理呢?
我们把问题产生的节点分成两类。

        第一类是刚接触一个新的章节时(特别是之前没有接触过相关知识的章节),像七年级的平行线,八年级的函数,九年级的三角函数等。


      这种情况下遇到不会的问题的原因往往是由知识体系不系统而导致的,这种情况下的问题不宜多次思考或单次长时间思考。常规思考后就应该问,多问,及时问,通过问题的解决来梳理章节框架和完善知识体系。


       第二种就是我们已经完全学习过的知识体系。这个时候所谓的不会的题,往往都是偏难,怪,以及综合性题目。


       这个时候如果遇上一个问题,我们要进行三次思考。


第一次思考:考试型思考。


思考时长:填空题5~10分钟,解答题10~15分钟。


思考目的:从考试角度来说,如果一个题目在允许的时间内还没有思路的话,那么就说明我们在考试环境下是不足以把这个题做出来的。建议先停止思考。


     ​要是真的在考试中遇到一个题不会做,可别傻乎乎的在那使劲琢磨。一定要空出来,直接进行下一题。


第二次思考,解答性思考


思考时长:10~15分钟。


思考目的:第二次进行思考时,还是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标,多注重对问题的分析,条件的发散,模型关联,策略设计。从更多维度的的去研究解决问题。


注意事项:解答性思考目的是解决问题,但是如果真的解决不了问题,也没有关系,认真思考,不要急躁。注意解答性思考跟考试型思考的区别。


       解答性思考限制思考时间的原因是我们不宜在单个题目上花费过多时间。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在这个时间把题做出来。千万不要觉得如果15分钟做不出来,就浪费了时间。要知道,可能你解决不了问题。但是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能起到对之前知识的一个综合性的关联,既能强化问题分析,策略设计的数学根本素养。又能复习知识体系,数学模型的熟练度。


第三次:研究性思考。


思考时长:10~15分钟。


思考目的:我们就不要从考试角度,做题去对待这个题目了,而是从研究题的心态去对待。为什么这个题我做不出来?这个题它到底在考什么?揣摩出题者的意图,感受考向。另外就是研究出现这种类似情况,我该如何去思考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注意事项:研究性思考前可以让老师帮忙看看题,注意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让老师帮忙把把关,看看这个题适合不适合我的程度,建议不建议继续想?同样,研究性思考限制时长的原因,也是为了防止单题花费时间过长。


       三次思考过后,如果问题还没有解决,这时候再请教老师,或者是参考一下答案。
data-type="jpg" data-w="1167"/>​

      注意,在外力帮助下解决问题后,一定要进行错题的分析总结和整理(分析总结的对象不一定是知识点,模型等,更多的应该是放在切题上)。这样我们透过对一个问题的探索过程来锤炼自身的数学思维,完善知识体系。然后再用深度的归纳总结,即起到巩固的作用,也能为以后的复习做好准备。


查看原文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阅读 22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