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数学课程标准,聚焦数学核心素养,引导教师深入探讨跨学科主题学习路径与策略,切实提高育人水平,5月9日,日照市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研讨活动在日照献唐学校举行。
首先,银川路小学蔡孟超老师作《垃圾的分类与统计》跨学科主题式学习研究思路汇报。
团队通过研读新课标,确定两条主线、三大活动和四项融合等研究方向。两条主线:调查和收集垃圾分类相关数据,学习与应用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三大活动:我是小小调查员、未来垃圾桶畅想画大赛、争做最佳小辩手主题活动。四项融合:数学知识与家庭、社区生活融合,数学知识与学校少先队德育课程融合,数学知识与多学科融合,数学知识大单元融合。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了统计与概率相关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随后,郑任华老师主持辩论赛《方圆之争》。以方垃圾桶好还是圆垃圾桶好为辩题,双方辩手展开激烈辩论,正方通过展示调查统计表,价格对比截图,空间利用率核算过程和便利性实验等证据阐述论点。反方从圆的文化意义出发,通过实验一步步展示圆形垃圾桶在承重、稳定性等方面存在优势。最后总结中,郑老师从中国古代对方和圆的理解中向孩子们传达“方圆之道”哲学思想。本次辩论赛,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又实现学科融合。
接着,戚昌彬老师带领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展示人体工学设计厨房垃圾分类回收桶,全自动语音智能垃圾桶,在线环保和在线废品回收垃圾app等三款作品。戚老师创造性地引入创业公司商业路演这一情境,由学生扮演投资公司老板,聆听各个“研发公司”产品展示,并在汇报结束后进行提问和互动。学生们充满创意的设计理念,多学科融合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质疑思辨的互动,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汉中路小学团队张军亮老师执教课例《小红薯成长记》。他以学校“行知乐园”劳动试验田为切入点,结合小组探究的形式分析试验田面积、计算红薯秧苗株数、发现秧苗生长规律、估算收获红薯的质量等系列活动,融合人文历史、科学、安全等知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落实核心素养要求。
连云港路小学王炳囡带来了《我们的校园》。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位置与方向、面积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了以“我们的校园”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熟悉的环境──“校园”引入新课,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学习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热爱学校的良好情感。
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引导学生真正走进阅读、热爱阅读、感受阅读之乐,日照市献唐学校深研作业设计,积极创新作业形式,在“向着太阳遇见你——解锁日照春节游”寒假项目化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感受快乐。孩子们在这个假期里,不仅认真感受了烟火生活,积极了解了魅力家乡,参与了节日实践,还开展了丰富的阅读活动,为快乐假期更添书香墨韵。
来自曲师附校秦培真老师分享的是《给麻雀安家》。从防水性、防风性和承重三个方面,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为麻雀安家。
日照市实验小学牟慧老师分享的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通过本课会对轴对称这一现象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而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动手制作能力,这都是学生掌握轴对称相关知识的基础。从学生熟悉的树叶、风筝入手,通过剪纸这一形式,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并且和美术学科相融合,进而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了解对称轴的概念,为学生今后深入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打下良好基础。
日照开发区教科研中心张燕对举办本次活动的背景做简要介绍,她强调新课标对综合实践领域提出新的要求:一是内容调整。将部分已有知识点的内容调整到综合与实践领域。二是形式转变。部分教学要求用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形式进行,而且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至少要拿出10%的课程来进行跨学科学习和项目式学习。三是突出学科融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联系,积累生活经验,感悟思想方法,逐渐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日照市教科研中心李军主任作总结报告。跨学科融合: 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学生为中心: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作业。合作学习: 强调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实践导向: 强调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评价多元化: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本次研讨活动,与会教师对跨学科主题式学习的构建有更清晰的认识。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在学校的引领下,持续深入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新样态,打造智慧高效课堂,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发挥学科育人功能,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