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一世界,一韵一浮生。古诗的韵律与意境,只有在诵读中才能完美呈现。让我们共同走进那诗意的世界,用声音唤醒沉睡的诗篇。
《芙蓉楼送辛渐》
(授课人:刘亚琴)
时间:2023年 5 月 9日 星期 四 第一节
地点:四年级教室
【设计依据】
1.课标
课标明确指出: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古诗的吟诵、品味、想象中让学生自读自悟,关注学生的语言发展,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徜徉在诗中,习得方法,拓展延伸,架起语文课内通向课外的桥梁,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
2.教材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意,以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前两句写景,景中藏情,后两句言志,表明自己的志向。构思别致,情感真挚。
3.学情
学生处于中高段,之前接触了大量的古诗文,基本能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本首诗是送别诗,特点鲜明,情感真挚。需要学生在品读中体味,想象中理解,吟诵中感悟,走进诗人的心境,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4.目标
1.认识“芙、蓉、洛”3个生字,会写“芙、蓉、洛、壶”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芙蓉楼送辛渐》,背诵并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体会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感受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发学生从小立志做品质高洁的人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单于( )姓单( ) 单薄 ( )
2.巧填同音字。
luò hú
( )阳 酒( )
降( ) ( )狸
3.出示单元导读,把握单元双线。
今天我们进入第7单元的学习。本单元以伟大的品格为话题,在阅读中我们要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格,并学习运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
4.出示课题,激趣导入。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尤其是唐诗,是古典文学中的璀璨明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首古诗,看看这些诗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诗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情怀,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探究新知:
任务驱动一:
(一)初读古诗,识记生字,要求:
1.读题解题。
(1)出示诗题,读一读,从中知道了什么?
(2)出示资料,简介芙蓉楼和辛渐。
2.初读古诗。
(1)课件出示《芙蓉楼送辛渐》。
(2)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借助课文注音读准字音,借助课文注释读懂诗句。难读的诗句多读几遍。
3.学习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二)小组展示:
(1)出示诗题,读一读,从中知道了什么?
(2)出示资料,简介芙蓉楼和辛渐。
任务驱动二
(一)品读诗文,入情入境
1.梳理诗意,整体感知。
要求:读好了生字词,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正确流利的朗读全诗,注意读出古诗的节奏,读完后联系注释想一想,这首诗写了什么呢?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简介诗人。了解背景。
(1)师引导:这是一首很有名的送别诗。诗人王昌龄为什么会写出这么伟大的传世之作呢?我们还需要了解诗人王昌龄及本诗写作背景,才能真正读懂读透这首诗。
课件出示王昌龄资料及本诗写作背景。
(2)默看课件出示资料,快速地从中提取主要信息。
3.品读诗文,入境入情。
(1)课件出示古诗,生自由朗读,结合了解的诗人生平和写作背景,想一想:从这首送别诗中,你能读出怎样的情感?
(2)感受诗人情感。
4.诗中哪些词句向你传达出这样的情感?勾画出来,批注下你的感受。
5.细品诗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体会诗人伤感、孤独的心情。
A.寒雨
B.平明
C.楚山孤
6.细品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感受诗人高洁、坚定的品格。
(1)师引导想象:好友辛渐就要回去,即将见到家乡的亲友,如果你是王昌龄,想让友人告诉亲友什么?
(2)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在送别辛渐时只有一句嘱托的话——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板书:顽强 纯洁 清廉 正直)
三、拓展小结:
1.(出示全诗)师引导: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首诗,走进王昌龄,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送别诗,送别的是朋友,表达的是真情,表白的是自己,这也是送别诗的魅力。越读越能看出诗中的别样的意境,越读越能感受到诗人的情谊深远。
生再读诗(半读半背)
2.回忆学过的其他送别诗,这首诗与他们有什么不同?
生:送别诗多或是表达友人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或表达深厚的情谊,而本诗则是表达了诗人孤寂的心情和坚定高洁的品质。而凄苦孤寂的处境更能进一步衬托出这样坚如磐石的品质。
四、实践应用:
(一)看拼音,写词语。
fù róng luò yáng yù hú
( ) ( ) ( )
(二)补充诗句,再完成练习。
芙蓉楼送辛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这首诗是____代诗人____写的一首____诗。诗人在________送别_______。诗的前两句中,“________”一词点明了送客的时间,“_______”字则暗喻了诗人送客时的心情。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X”。
(1)“冰心”“玉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诗人为官清白,心地纯洁。( )
(2)本诗主要写离愁别绪,诗中的悲愤幽怨之情十分明显。( )
3.联系最后一句,说说“洛阳亲友”最有可能问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思考】
古诗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古诗,老师要指导学生走进古诗,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意蕴。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了解背景,补充资料,再现意境,补白续写,激情引读,反复诵读这些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都有促进作用。当然,古诗,因其语言凝练、语音动听、内涵丰富、意蕴悠远等特点,类文链接也使它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人要表达的情怀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们只有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其中,才能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才会让古诗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形象之美流淌在学生心里。
刘亚琴老师(四年级)(语文)新授课
《芙蓉楼送辛渐》
(推荐人:李玉琴)
【主要优点】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写于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此诗以事件为题,寓情于景,通过对连绵秋雨、无尽楚山的描写,烘托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却又淡写离情别绪,重点表明自己的品行高洁,为官清正,构思新颖。
1.刘老师在教学本诗时,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如范读、个别读、合作读、齐读、配乐读等。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古诗含义,体会古诗感情,激发学生探究古诗的欲望,为学生体味古诗的意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刘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关键词。如 “寒” “夜” “孤” “冰心”“玉壶”等,萧瑟的秋意,离别的愁绪,开阔的意境。感知诗人是在借分手之际对友人的嘱托表明心志,感悟诗人高尚纯洁、刚正不阿的品质。
【思考建议】
学生自我展示的欲望不高,尤其是感悟诗人高洁品质时,学生举手不积极,主动性不高。一节扎实、高效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的“精心”预设,也少不了学生的精彩生成。如何设置恰当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巧妙处理好课堂生成点,这是我们今后应该多关注的地方。
刘亚琴(四年级)(语文)新授课
《芙蓉楼送辛渐》
(推荐人:王青丽)
【主要优点】
刘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通过质疑导入、回顾送别诗、学习诗歌品味诗情、吟诵诗歌等步骤,将学生带入诗歌情境中,同时通过补充背景资料和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思想感情。
【思考建议】
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入意境的引导有所欠缺,这是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