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衔接
“慧”准备
让幼儿遇见更好的自己
播种有时,
花开有期,衔接有度。
幼小衔接,
不仅仅是知识的储备,
更是习惯的养成,
能力的培养。
我们一直在生活与游戏中
帮助小朋友积蓄力量。
什么是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由于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教育条件、生活环境都存在差异,初入小学的幼儿必然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学会适应。“幼小衔接”是幼儿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之间的衔接,是幼儿结束以游戏为主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幼小衔接它衔接的是长期的过程,衔接的也是身心、生活、学习、社会四方面的准备,从而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从何时开始幼小衔接?
其实,幼小衔接从孩子的入园之际就开始了。幼儿园重点是“养习惯”。
比如小班,我们鼓励小班孩子学会自己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如自己的衣物折叠好,油画棒、彩笔等物品摆放整齐,认识自己的水杯、毛巾,鞋子、衣物摆放到指定位置等。
比如中班,我们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助老师收拾玩具、材料,自己会制作收纳摆放的标记并尝试进行归类摆放,做好值日生等。
比如大班,孩子尝试探索如何整理书包、认识时钟等。
如此循序渐进,帮助孩子在园三年内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那么等幼儿进入小学后也能自主地收拾文具、书包。
幼小衔接接什么?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明确指出以下幼小衔接“四大准备”。
身心准备
身心准备主要是围绕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1.建立积极的入学心态。
2.建立良好的情绪状态。
3.喜欢运动,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活动。
4.动作协调,能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
给家长的小建议:
1.和幼儿讨论小学学习生活,减少幼儿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压力和负面感受,缓解入学焦虑。
2.家长经常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感染和影响幼儿,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
3.经常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充分保证运动量及运动时间,在日常生活教育幼儿学会正确、熟练地扣扣子、系鞋带。
4.支持孩子进行剪、折、撕、粘、拼等各种活动,锻炼手部小肌肉动作。
生活准备
在生活准备方面,需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幼儿的习惯:
1.保持规律作息,坚持早睡早起、睡眠充足。
2.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分类整理和保管好自己的物品。
3.知道基本的安全知识,有自我保护意识,遇到危险会求助。
4.参与劳动,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
给家长的小建议:
1.家长配合幼儿园调整作息时间,提醒孩子早睡早起、按时入园;同时以身作则,以规律作息的习惯影响孩子。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感受时间,学会按时作息,养成守时、不拖沓的好习惯。
2.鼓励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受时间,学会按时作息,养成守时、不拖沓的好习惯。
3.引导幼儿遵守社区、交通等环境中的安全要求,学会保护自己,学会求救的方法,如:知道向成人求助或拨打求救电话。
社会准备
在社会方面的准备,主要注意以下四点:
1.能和同伴友好相处,乐于结交新朋友。
2.能遵守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的规则。
3.能自觉、独立完成一些任务。
4.热爱集体,初步形成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给家长的小建议:
1.教育孩子主动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扩展孩子的交往范围。鼓励孩子与同伴友好相处,遇到冲突时,教育孩子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合作等方法解决,不争抢,不欺负同伴。
2.在日常生活培养孩子规则意识,教育孩子自觉遵守社会基本规则和幼儿园的集体活动规则,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
3.鼓励幼儿独立完成各项小任务,如:准备明天要带的玩具材料和学习用品、每天自己整理物品等,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准备。
4.家长教育孩子热爱集体,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并支持和积极参与幼儿园活动,愿意为班集体做事,为孩子树立榜样。
学习准备
在学习方面的准备,既不是让幼儿认识一定数量的字,也不是让幼儿学会加减法,而是培养以下能力和习惯:
1.对身边的新事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探究欲。
2.能专注地做事,分心时能在成人提醒下调整注意力。
3.对大自然和身边的事物有广泛的兴趣,努力寻找答案。
4.具有学习的能力,会积极思考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给家长的小建议:
1.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主动性,支持幼儿持续的探究行为。
2.鼓励幼儿独立思考,有计划的做事,并能专注持续的完成任务。
3.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图书及环境,经常和幼儿一起讨论书中内容,加深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理解。
4.鼓励幼儿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活动或想法。
幼儿园的话
幼小始于心,衔接始于行,“幼小衔接”不等于“小学化”,不能简单地将幼小衔接理解为“知识经验的衔接”。真正的幼小衔接,是一种提升孩子专注学习能力的准备,是一种关注儿童学习的身心基础,呵护和培育他们的主动性和调控性学习品质,引导幼儿学会学习、提升问题解决与创新实践能力的“长程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