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尽,教育百花始盛开。为总结我校关于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实验工作开展情况,体现数学教师在课堂的实践经验,为推进今后学材再建构的研讨,以及全校深入推进李庾南教学法实验工作的开展凝聚力量,提高共识,学校开展了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示范课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具体落实
二、活动精彩照片
三、活动收获
各教研组在观课评课议课后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形成了较为一致的教学观点:
“自学·议论·引导”包括三个基本环节:
一是独立自学。即学生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自学,其核心思想是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保证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自学的关键是学生的积极思维和独立思考。对“自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学,一放了之。没有学习内驱力,没有目标要求,没有方法指点,自学必然流于形式,达不到自学的目的。也不能机械、片面地理解学生的“学”,以为只有让学生先看书,或者先学教师设计的教案,先做教师布置的问题等才叫自学。学的动力来自自身的积极性,学的核心是思维,学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否则,在纯演绎式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还是被动的,主体的创造性、积极性难以发挥和发展,因此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学。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课堂中,一般有三种水平的自学活动:第一种水平是“接受性”的自学活动,即通过自学演绎性材料如教材、教辅资料等,习得知识;第二种水平是“生成性”的自学活动,即在新知识的背景中,或在凸显知识本质特点的情境中,自主建构新知识;第三种水平是“创新性”的自学活动,即由思维的拓展延伸、知识的迁移形成新知识。
二是群体议论。议论是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开展小组或全班的交流讨论,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也是一种主要形式。研究实验中,我们非常关注和科学把握“合作学习”的内涵。在组织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光看重“合作”这种形式而忽略了“学习”这个核心和内容。如果学生缺少实实在在内容上的自主自觉的思维活动,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学会”、“会学”的目的,数学这一“思维体操”的特质也就得不到体现和落实。
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议论”,基本经验有三条:第一条是变革学习观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议论,增强合作学习意识,在认知、情感上增强对“议论”的积极体验,及时进行总结;第二条是有层次地将“议论”引向深入。组织“议论”时,要从学生思维能力的实际出发,逐步使“议论”深入展开。大约经历三个培养阶段:第一阶段是问答式。即教师根据学习要求提出明确的问题,让学生议论;学生可以直接从书本中、从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里或通过实验操作、演练计算寻找答案,做到有问能答。第二阶段是讨论式。即学生不仅能回答教师的问题,而且对问的内容和答的内容能联想延伸,产生新的问题或新的答案。第三阶段是议论式。即围绕一个较大的、内涵丰富的问题,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思路,自由发表见解,相互启发、促进,甚至展开热烈争辩,引起“连锁反应”。第三条基本经验是不断创设搞好“议论”的必要条件。概括起来,这些条件是教师的五“要”。即:(1)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学生要有自学的基础,有进行议论必备的知识、能力,乃至于情感、愿望、意志等因素的准备。(2)教师要把握议论的时机。当学生的学习愿望还不够强烈,热情不够高,需要相互激励时;当学生个人的智慧难以解决问题,需要帮助或点拨时;当问题或课题范围广,内容丰富,需要群体智慧方能研究得深透时;当个人研究成果需要得到评价或交流扩大成果效益时,等等,一般通过小组或全班议论的形式,展开合作学习。(3)教师要把握住议论内容的深浅,保证能议得开,议得深,议得大家有兴味,能得益。(4)教师要创造一个能够平等、热烈、严肃认真、互助合作地交流思想、探求真理的和谐活跃的良好气氛。(5)教师要有灵活机敏、善于引导的机智和方法。
三是相机引导。即教师运用点拨、解惑、提示、释疑等方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如创设合适的情境,生成课题,激发研究兴趣,明确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根据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或进行启发性的描述,使学生得到仿效和借鉴,或对有关问题的前景进行生动的描述,使学生打开眼界,拓宽思路,或列举一些矛盾现象,选编一些容易发生错误的习题,让学生深入思考,总结经验教训,等等。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自学有内驱力、有内容、有方法,使议论有序、有激情、有见地、有深度,最终使课堂学习达到预期目标。
“自学·议论·引导”又不仅仅是教学环节,我们更把它看作是教学的三个关键词,是教学的基本理念。这三个环节不是孤立的,“自学”是基础,“议论”是枢纽,“引导”是关键。三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这三者不是封闭的,而是互为依托,是三者的对话;这三者也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