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市人民医院

小白
创建于2023-06-28
阅读 50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点睛介入】高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成功开展首例冠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

六月二十七日心内科在李永才副院长、朱喜萍主任、王海龙副主任的带领下,独立开展了我市首例冠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这是一种新的心脏冠状动脉内成像技术,是医学界的“光学活检”,被称为“介入之眼”。应用OCT技术,就像眼睛直接能看到血管里面一样,能将病变情形看得一清二楚。OCT是我院引进心血管介入方面的新技术。此项新技术的成功开展,填补了高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介入腔内影像学技术的空白,标志着我市的心脏介入手术向“精准治疗”迈进,同时也向心脏介入高难度手术发起新的挑战。面向未来,高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将继续积极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竭诚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心”技术助力治疗冠心病

在此次技术应用中,该患者于2022年5月冠脉造影,前降支近、中段弥漫性病变,狭窄30%-60%。当时未支架植入。最近患者反复出现心绞痛等不适,且心电图动态变化明显,复查冠脉造影仍为临界病变,是否需植入支架不易断定。经心血管内科团队根据患者病情仔细研讨,最终决定启用OCT成像技术,在病变内进行断层扫描技术,精确分析。经OCT测得前降支最小管腔面积为:1.69mm²,最小管腔直径为:1.12mm,参考血管直径:3.0mm,狭窄率达到 78.28%。斑块性质为:纤维脂质混合斑块为主。

OCT提示阳性,需行血运重建术,术中给予植入30*28mm支架1枚,术后复查OCT:测得支架内最狭窄处面积为 7.98mm²,最小管腔直径为:3.01mm”支架膨胀率达到 95%;支架贴壁良好,支架内无夹层和血栓。术后患者未发生心绞痛等症状,保证了手术的质量。

OCT指导优化PCI手术

我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数量快速增长,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在指导和优化PCI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逐渐发展成为心血管介入医生进行精准PCI不可或缺的工具。OCT在临床上应用的指征主要包括:

(1)评估冠状动脉造影不能明确的病变;

(2)指导和优化PCI效果;

(3)识别介入治疗失败的原因并指导治疗策略。

其指导的支架置入优化标准如下:

(1)支架膨胀率>80%;在非左主干病变中,MSA>4.5 mm2;

(2)无重度边缘夹层,夹层局限于内膜且无明显血肿发生风险;

(3)无严重贴壁不良(轴向距离<400 μm,长度<1 mm);

(4)无重度组织脱垂,且组织脱垂不影响血流;

(5)支架边缘不存在富含脂质区域。

OCT又叫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是目前分辨率最高的影像学技术,分辨率可达到10微米,俗称光学活检,是诊断冠心病新的“金标准”。OCT由于其高分辨率,可为术者清晰地提供患者冠脉病变的具体情况,便于做出对患者最有利的治疗方案,优化手术治疗,降低患者发生死亡和心肌梗死的风险。OCT检测是将一条头端带光学透镜的成像导管放在冠脉血管里,通过高速旋转回撤,不到3秒钟就可以帮我们诊断清楚血管里面的结构和斑块性质,就像直接把眼睛放进血管里看一样,整个诊断过程非常安全可靠

心内科介绍:我们都知道,冠状动脉造影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它只是一个二维平面图像,没法了解血管内斑块的三维分布情况,更无法判断易损斑块及斑块的构成。OCT的应用弥补了冠脉造影的不足,被称为介入医生的“第三只眼睛”。OCT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对冠状动脉进行微观显像的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分辨率可达到10微米,约为冠状动脉内超声(IVUS)的10倍,可以识别包括正常血管、脂质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易损斑块、血栓、夹层和内膜撕裂,还可以精确评价支架植入术后即刻支架膨胀、贴壁情况,排除支架边缘夹层,以及评估远期支架植入后的内膜覆盖情况,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斑块、晚期贴壁不良、晚期血栓等,这些指标对于评价支架的性能、支架术后的愈合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探究冠心病发病机制、优化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我们心内科全体医护人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根据每个不同患者的造影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成熟的应用OCT等现代医学技术,尽最大努力为每一位患者减少病患的痛苦。

图文:王俊霞

编辑:郜建萍

审稿:李永才  朱喜萍   王海龙

阅读 50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