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疾病、守护健康——预防登革热知识宣传
预防疾病、守护健康
— 预防登革热知识宣传 —
高温与降雨交替季节,正值登革热高发期,登革热不仅可累及血液、神经、循环等系统,还会造成肝功能损害,重症者可危及生命。登革热可防可控,关键在于预防。
那到底什么是登革热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媒介伊蚊传播,是全球传播最广泛的蚊媒传染病之一。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导致隐性感染、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我国少见。本病疫区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的流行最为严重。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及浙江等南方地区。登革热的流行有一定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7~9月份。在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以成人为主,在地方性流行区,发病以儿童为主。
二、传播途径及症状
登革热是严格的伊蚊媒介传染病,由病人/隐性感染者→伊蚊→健康人的途径不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疾病。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经8-10天的增殖后,就可以通过叮咬传播给健康人。
当人被感染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经5-8天的潜伏期后发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关节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发病后3-6天有皮疹出现,严重者会出现皮肤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呕血、黑便、脑出血等,病情严重恶化可造成死亡。
三、如何预防登革热
目前登革热尚无经审批注册的疫苗上市,也就是说现在还没法通过注射疫苗预防登革热。
目前也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蚊隔离。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预防登革热要处理孳生地、消灭蚊蚴:
1、疏通沟渠、下水道,防止积水,填平洼地、翻盆倒罐清除积水。
2、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植植物,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摧毁白纹伊蚊孳生地。
🔸预防登革热要认真做好个人防护:
1、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2、宜吃富含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瘦肉、鱼虾、动物血、动物肝脏、蛋黄、豆制品以及大枣、绿叶菜、芝麻酱等、新鲜蔬菜、肉汤、鸡汤等。
3、适当准备防蚊灭蚊用品,如:防蚊液、花露水、蚊香、电蚊拍、灭蚊灯、蚊帐、高效低毒灭蚊药等。
4、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工作,应穿长袖衣裤,尽量选择浅色,外出使用蚊虫驱避剂等驱蚊产品,避免被蚊虫叮咬;安装纱门、纱窗,出门前可以在房间使用蚊香、灭蚊气雾剂等。注意,即使住在酒店,也一定要注意室内灭蚊;
5、当出现疑似登革热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预防登革热要配合防疫等相关部门做好健康监测:
1、前往疫区人员回国后应主动配合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做好入境检疫工作,如实填写健康申报卡。
2、入境时,有发热、皮疹等症状的人员应主动将患病情况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报,并配合卫生检疫部门开展调查及相应医学检查。
3、从疫区回国后14天内,如果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时,主动向医护人员告知近期旅行史以及在当地的蚊虫叮咬史,以便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
四、登革热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登革热的发病症状与感冒、流感等比较相似,注意以下三点区别:
1、登革热引起的发烧一般是“高烧”,体温常常能达到39℃,甚至40℃。
2、除发烧外,登革热患者常伴有骨头痛、头痛、肌肉痛,以及皮疹、出血点,有的患者还可能有拉肚子、肚子痛等消化道症状。
3、感冒引起的症状除了发烧外,则多伴有鼻塞、流鼻涕、咳嗽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