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程育新人 课程思政润无声

云卷云舒
创建于05-08
阅读 36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思政课程育新人 课程思政润无声——湟源县高级中学思政名师工作室开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讨论

       思政成风化人,教育润物无声。为进一步加强思政课与各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学科核心素养,推动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构建,5月8日,我校思政名师工作室利用错时教研活动时间开展了一场聚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大讨论,我校副校长陈立新聆听了此次教研会。

       会上,思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教研组长吴成花分享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相关学习资料,从基本含义、育人目标、主要内容、实施原则、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做了全面解读。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与会教师们围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梁延芳老师:在各科的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思政课程在各学科中发挥引领作用,进一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我们自己的思政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知识,来丰富课题知识同时考察学生的思政教育的接受情况,起到了学科交叉的作用。我是这么理解的也是这么践行的。

       杨志英老师:课程思政不仅是对思政课程的简单补充,更是让显性的思政内容在其他课程中得到深入的感知与隐性的贯彻,是对思政课程的进一步深化。因而专业课程的思政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在课堂上如何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呢?一、找准“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的契合点。二、以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三、发挥好学科文化的育人功能 。  四、在教学时要做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的统一。

       罗昌艳老师:课程思政融入思政课程的途径:教学设计法、显性引导法、隐性融入法、信息技术法、行走课堂法、红色资源法。

       王晓文老师:形成大思政课程的理念,把握好课程思政,融入思政课程的原则,第一,紧密的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在思政课教学,深挖思政课德育元素,注重德育性,实效性,科学性,针对性,注重思政元素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的结合,比如说讲矛盾的特殊性与一般性,可以用余弦定理和勾股定理的关系为例,既注重啊德育元素,也注重了数学与思政课的结合。第二,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比如说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教学法

        王文君老师:一是强化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依托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达到育人的专业性和普适性,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二是依托备课组活动和教研组活动,强化“大思政”课的意识,做到思政课教师共同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李清菁老师:教学设计中将课程思政的内容融入思政课程中,尤其是教学目标。

         杜煜老师:选好教学素材,尤其是时事政治。

        张海永老师:在教学内容中将优秀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达到育人的目的。

        陈剑英老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作用相同。首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思政两者都以立德树人根本目的为出发点,其内涵本质一致,具备协同育人的共同基础。从育人过程上看,思想政治理论课负责学生的思政课教育,辅导员负责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在实施上依托于专业课,三者涵盖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无死角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育人上表现为显性教育,辅导员负责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思政在育人上表现为隐性教育。在育人的全过程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具备天然的结合性与统一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总之,这种相互支撑、相互合力将会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中,有利于从价值、实践等维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注入爱国爱党的强大精神动力。

       最后陈校长倡导思政名师工作室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做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阅读 36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