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父母的语言》的副标题来看——“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重点提出父母的语言影响孩子大脑发育。可书中阐述的不仅限于大脑发育的影响,还对孩子的思维能力、价值观形成等方面也有着深远影响。
《父母的语言》有详细的研究数据支撑,本次家长课将结合陈老师十多年间与孩子互动相处,以及观察家长与孩子的表达模式,共同探讨父母语言的重要性。
父母的语言影响孩子大脑发育🌿
书中先从人工耳蜗医生观察孩子植入人工耳蜗后的表现所得,语言环境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与社交能力,从而提到父母与孩子交流语言的重要性。
0-3岁是语言刺激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孩子在三岁时,大脑已完成85%的发育。如果孩子在3岁前,在家庭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语言沟通环境,就会错过这个黄金时期。
3000万词汇的差距形成🌿
在2021年的家长工作坊中曾共读过《不平等的童年》,书中以家庭收入水平划分进行研究,分协作式家庭与自然生长家庭,以家长的知识水平,沟通方式等方面进行比对,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着怎样的影响。
《父母的语言》同样以家庭收入水平划分进行研究,“脑力劳动者家庭”、“工人阶级家庭”、“接收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在家庭中接收到的语句、单词、词汇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照看人和老人无法代替父母🌿
按照书中理论,脑力劳动者家庭孩子能在3岁前积累的词汇应该是最多的,但为什么在这些家庭中,还是会出现孩子不爱说话或不擅于表达的现象?
一个性格外向活泼的孩子,表达欲旺盛,滔滔不绝,却很难抓住问题核心,有的放矢。另一个性格内向文静的孩子,在课堂上只听不说,一旦被点名回答问题,就关闭摄像头退出“课室”。典型的两个极端表现。
在了解孩子的养育环境后,两个孩子有着相同之处,在孩子年幼阶段,主要养育人不是父母,而是交给老人。等孩子到上学年龄再回到父母身边,孩子不但错过了0-3岁语言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还会在语言、行为上形成一定的偏差。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参与很重要,不能完全依靠老人或者保姆。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陪伴孩子成长很难、很累,这就更需要利用好每天在家里的时间,以及孩子清醒的时间。
如何利用好孩子的清醒时间?多和孩子说话,不停在孩子耳边说,给孩子充分的词汇输入。孩子在接收语言的时候,大脑会处理语言信息,再经过嘴巴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在孩子清醒的时间,让其大脑尽量多接收处理语言信息,产生更多的神经元连接,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为上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孩子开口表达的时间虽有早有晚,但要确保孩子的大脑在持续接收、运作、处理语言信息。父母要坚持多与孩子说话,静待孩子表达的井喷期到来。
父母的语言对孩子学习的影响🌿
孩子说话慢或不流畅容易被父母打压。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的表达中遭受打压,也会影响孩子的表达欲望与能力。
说话语速的快慢与什么有关联?与思维敏捷度有关。思维敏捷的人,语言组织能力强,表达流畅利索,行动也快速。反之,孩子更需要父母的耐心与鼓励。
家庭语言环境、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父母对孩子表达能力的包容度都影响着孩子的语言发展,影响着孩子的大脑处理信息能力与效率。
如果一个孩子到10岁左右呈现出语言发展的落后,大多是家庭环境、父母沟通方式所致,也将影响孩子在学习上的效率。
书中提到相关机构曾尝试给孩子灌输词汇,以弥补语言发展的滞后,事实证明训练式的记忆并不能提高孩子对词汇的理解能力。真正掌握语言词汇的理解与运用,是要到实际场景中感受。
家长与孩子沟通越多,运用的词汇量越多,孩子的理解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训练,才能相应地体现在孩子的学习上。决定孩子学习好坏的主要因素是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学习的过程就是听讲的过程,听讲过程就是理解过程。教育实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电子设备不能取代人之间的沟通🌿
为什么不提倡孩子看电视、玩游戏?因为这些都严重伤害孩子深度理解与阐述的能力。
孩子单一、被动地接收画面上的信息,没有互动交流,孩子不需经过大脑处理信息,缺乏思考过程。
好比前面说的给孩子灌输词汇的研究实验,只是一种强行的灌输,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却没得到真正的理解。这对于孩子的学习、理解能力没有帮助,反倒会让大脑退化。
在孩子清醒的时间,多与孩子进行语言上的沟通,拒绝把孩子交给电视、手机。
把孩子带进家庭话题里🌿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话题是否广泛深入?孩子是否有加入大人话题的权利?父母是否曾对孩子说过:大人说话小孩子别插话。也许父母在小时候常听到这句。
在孩子清醒时多以Ta为中心,把孩子带进家庭话题,不要边缘化孩子,鼓励Ta的聆听和表达。避免长期把孩子放在话题外,给孩子提供一个开放的语言环境,孩子会更愿意表达,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也不会太差。
语言的暗示力量🌿
父母对孩子的语言使用要警惕自身的思维定式和背后的暗示力量,避免把语言往焦虑、消极的方向引导。如:女孩子更适合学文;你就是马虎,不细心。
父母的语言起着约束孩子自身行为和应对压力能力的作用。语言中带有暗示力量,尽量使用正向、积极的语言和孩子沟通。
但要谨慎使用“聪明”这个“好词”。“聪明”、“努力”,哪种称赞更合适?
“聪明”是对高智商的形容,它是一个定量,它表示一个结论。容易使孩子认定自己是“聪明”的,而忽略了达到这一结论的过程及重要性。
“努力”是一个变量,它是一个过程,是有空间的、可调节的,是达到目标的路径。孩子学习好,不是因为“聪明”,而是足够“努力”。尽量迴避对孩子说“聪明”,多用“努力”来替代。
父母的语言从改变心态开始🌳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父母的语言也需要调整表达的模式,不再仅限于给孩子输入词汇,更要抵达孩子的内心。做个会聊天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有所建树。
父母的语言方式会贯穿孩子的一生,甚至会变成家庭基因延续下去。家庭才是孩子表达与理解能力的最佳培养与训练场所,父母从改变心态开始:不做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父母。从语言开始,做一个能与孩子共情、充分交流的父母。
时间:五月十号本周五下午四点
地点:大名县凤凰城东门优优博雅幼儿园
诚邀您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