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缘起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我们把大自然当作活教材,利用自身地理优势,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兴趣成为幼儿最好的老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感染幼儿”。因此,我们以“玩石头”为脉络设计了《十全石美》的主题课程,创设各种各样的学习情景,让孩子们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了解、认识石头的种类、特征、用途等,并进一步了解石文化,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激发幼儿的自豪感,萌发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基于孩子们对石头的兴趣,我们把石头“请”进课程,一场石头的探究之旅便开始了~
课程网络图
课程目标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石头的喜爱之情,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态度目标:让幼儿积极参与收集各种各样石头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自觉主动保护良好环境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能力目标:学习用各种方法探索石头的奥妙,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和各种活动,充分体现自己对石头的认识和相关有趣的玩法。
知识目标:关注周围环境中各种各样的石头及其用途。初步感知石头的特性,了解石头与人类的关系。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幼儿想像力、认知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石在有缘——寻找石头
当我们离开幼儿园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发现石头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你看!大树下、围墙旁边、草丛里、小溪边、江边,一双双眼睛总能惊喜地发现各种石头,大家时不时开心的谈论着。
为了更了解石头,我们开展了亲子石头大探秘!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藏在我的调查表里啦!
教师的分析与思考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亲子合作填写调查表,让家长们也参与到我们的课程中,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通过各种方法查找关于石头的资料,了解了石头的形成,认识了多种多样的石头,通过完成“石头调查表”,收获了知识的同时,收获了亲情。
在寻找石头的过程中,孩子们寻找各种石头,发现小小的石头们长得都不一样。有的圆、有的尖、有的是黑色、白色、褐色,还有不同花纹的......这些石头都有什么用处呢?于是我们正式的开启了探石之旅
石在有缘——石头的种类
石头也叫岩石,它们都是自然形成的物体呢!每一种石头都有好听的名字。
于是我们就孩子们寻找到的石头进行分类。之后我们查阅了许多资料将这些都叫“鹅暖石”的石头找到了属于它自己的名字。并选择了四种石头进行探索分别是:雨花石、石英、砂岩和燧石
石在神秘——石头的特征
我们搜集了很多关于石头的资料,通过图片、视频、实物展示等活动和孩子一起认识石头。于是,一块小小石头蕴含的许多秘密就开始浮现......
孩子们先通过触摸、观察进行比较,认识石头形状、大小、质感以及它们的名字
雨花石
纹理多样、颜色丰富,被誉为“石中皇后”和天赐国宝,中华一绝“。
石英
硬度高,耐磨、耐腐蚀,很光滑,贝壳状断口,无解理,具有压电性。
砂岩
隔音、吸潮、抗破损、抗风化、耐腐蚀,是一种无光污染、无辐射的优质天然石材。
燧石
俗称火石,是常见的硅质岩石,燧石质密,坚硬,多为灰、黑色,敲碎后具有贝壳状断口。
常见用途
雨花石
因色彩丰富,经常被人们用来装饰,还可以做成项链和手链及耳环
石英:
因石英具有良好的透明度、高熔点和稳定性,是制作透镜,瓷器,瓷砖的重要材料之一。
砂岩
砂岩也有很多种类,所以它们的用途也非常广泛,比如:建筑材料、雕塑、工艺品、园林造景、水利工程。孩子们最常见的就是园林造景
燧石
俗称火石,是制造打火机的重要材料
砸染
这是一次贴近自然,感知自然的色彩和形态的活动,砸染的艺术形式保留了植物最原始的状态,也是另外一种生命的延续。整个过程中的孩子们是投入的,愉悦的。我们把大自然中最淳朴的色彩,在孩子们的敲砸中留存下来,让自然之美滋润孩子心灵,从而领略大自然的神奇。
《指南》中要求引导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在砸染中,孩子们不仅学会合作,同时他们发现植物纹理不同,色彩会氧化,发现工具受力面积越小的越好用。
教师的分析与思考
《指南》指出:“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在寻找石头的过程中,孩子们能通过自己的小眼睛发现并讲述石头的颜色、大小、形状等明显的特点,感知石头的多样性,让孩子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寻找、观察、表达,帮助他们不断累积经验,对石头的特征和特性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奇石妙想——石头实验
乌鸦喝水
随着孩子们对石头的各种探索,他们对石头的兴趣也逐渐加深。通过观看绘本故事《乌鸦喝水》,又激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并一起讨论着“乌鸦到底是怎么喝到水的呢?石头放进去水位真的会升起来吗?”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发起了科学实验,孩子们也都积极准备着。
《乌鸦喝水》的故事,让孩子们知道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像乌鸦那样开动脑筋,更让孩子们知道了石头的用处。《乌鸦喝水》科学小实验,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感知石头是固体,密度比水大、且不溶于水,因而会对水产生压力的作用。
通过实验操作,孩子们探索到放入不同大小的石头,以及石头使用的数量,并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记录。虽说乌鸦喝水的原理,孩子们还不能很好的解释,但他们已经有了独特的理解。在活动中我们始终呵护着幼儿的好奇心,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活契机,鼓励幼儿通过观察、假设、实验、记录等方法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石头的滚动
一次大风将教室外面的艺术作品吹得七零八落,孩子们在进入教室的路途中发现二号操场有一些眼熟的石头,有的是“房子”有的是“窗户”,原来是我们的作品被吹坏了。可是为什么会到这么远的地方去呢?难道它们自己会滚吗?然后我们将捡回来的石头进行了比较。并带孩子们进行了实验。。。。
进过实验之后孩子们知道,原来光滑的、圆圆的石头可以滚动,在外力的作用下可能就会滚动很远。原来石头也是有“脚”的
之后进行了石头滑滑梯比赛,通过活动知道了,用力推,用棍子赶会让石头滚动得更快。
经过石头的滚动活动孩子们说到,原来大风就像我们的手一样,让石头滚到了二号操场
石头玩滑滑梯这一游戏行为引发了孩子们的投入,在找“厉害石头”的过程中,孩子们都化身成了小小科学家,孩子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了解到石头滚得更快的因素是“石头本身要圆圆的、滑滑的、大大的”等,石头的变化导致了比赛结果的变化,而对于这样的变化,激发了孩子们内心对石头游戏的深入探索,对石头也赋予了游戏的热情。 这也符合《指南》中指出的好奇心和兴趣是科学探究的首要目标,因此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多利用身边的事物来帮助孩子理解,并经常带他们接触大自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教师的分析与思考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奇石妙想——石头美食
一个周末回来,涵涵小朋友说:这个周末和妈妈看了一本故事书叫《石头汤》,石头真的可以煮汤吗?于是我们在幼儿园一起看了绘本《石头汤》
这是一个蕴含禅意的故事,用煮一锅石头汤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什么是分享”。
凯凯小朋友问:老师石头可不可以做吃的呢?
带着疑问,我们查找到了很多关于石头美食的图片,有美味的石头馍馍、石头烤肠、石头煮鱼、石头红薯,真是看着都诱人呀!
之后我们就进行了美食投票环节
美食投票环节票数最多的石头美食是“石子馍”、和石头碰鸡蛋。那好吃的石子馍和石头碰鸡蛋又是怎么做的呢?一起来看看小朋友们制作美食过程吧!
石子馍
大家一起做的石头饼真香呀!美味的“石头饼”还是民间一种古老的传统风味小吃,由于历史悠久,加工方法原始,因而还被称为我国食品中的活化石呢。
石头碰鸡蛋
小小的石头,是大自然里再常见不过的东西,但是当我们蹲下身子,和它们“亲密相处”以后,我们惊讶地发现,它们小小的身体里有无限想象和创作的空间,能让孩子们一直乐此不疲、奇思妙想地玩,玩出新花样。
妙石生趣——石头的玩法
石头艺术品
当想象力插上翅膀,那么就是无限的可能。孩子们也开始了属于他们的艺术创想之旅。。。。。。
岩画
在一次画石头的活动中,杨杨小朋友说,我这个石头不用画了,上面就有一个图案了呀。小组的小朋友听到这样的话全都好奇的去看杨杨的石头,真的有呢!可是是谁画上去呢?老师走近一看,这是自然形成的,但是他看起来就像岩画一样。小朋友们瞬间来了精神,什么是岩画呢?
岩画是古代人类绘制或刻凿在洞穴、崖壁、岩石面等自然石质载体上的图案或符号,是古人社会生活、审美观念和意识形态的直观反映,具有丰富的历史艺术价值。
教师的分析与思考:
《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活动中,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关于石头的艺术创作。
石头游戏
石头可以怎么玩呢?孩子们最先想到的是石头剪刀布。可是这个游戏没有用到我们的石头呀?你们想一想可以用石头怎么玩游戏呢?于是就有了我们的设计图,之后我们就有了各种游戏的尝试
教师的分析与思考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在与石头玩游戏的活动中,孩子们好像打开了新的世界大门。
【从自然来,到自然中去】
《十全石美》课程故事中,我们追随着幼儿的兴趣不断发展,享受了寻石、探石、玩石的快乐,满足了幼儿亲近自然的天性。在探究中游戏,在游戏中探究,一块石头、一个故事、一种探究、一丝惊喜,在与石头的接触中,让幼儿走进探究的世界,埋下了好奇、好问、好学、好知的种子,也体验到了收获、成长的乐趣。
课程价值
通过本次课程的开展,孩子们对石头有了新的认识,也通过石头感受到看似普通的物品也能体现不一样的价值。在不经意中发现它们的价值,孩子们乐此不疲,把石头玩出了很多花样,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惊喜!
1.教师为幼儿的创作给予相应的支持和提示,满足幼儿对于艺术的创作热情,引导幼儿学会感受美和发现美的能力,并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2.教育来源于生活,石头是贴近幼儿生活、幼儿熟悉的物体,易于取材,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的主动性和观察性,在一次次的尝试、总结、记录中找到方法,因需而学,学有所用,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幼儿。
3. 尊重幼儿的兴趣,及时关注到幼儿的兴趣点,把幼儿的兴趣贯穿在每一个活动中,为幼儿提供继续探究的场地支持、材料支持和环境支持。
反思
1.把空间和时间都留给孩子,让孩子自主探究,给孩子一个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的给予引导。
2.在以后的活动中,学会放手,相信幼儿,引导孩子如何做好小组合作、分工。
3.把握时间的安排,营造氛围,为孩子们创造展示和分享的机会。
小小的石头,在生活当中,随处可见,很平凡,可是在孩子善于发现的眼睛里,就有了不一样的意义,他们将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赋予了小石头。孩子们在一系列操作和探索石头的过程当中,他们的观察、比较、实验、想象、创造、审美等各种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遇到问题能够试着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获得很多书本无法给予的知识和经验,石头的秘密我们会继续探索下去,相信孩子们会有更多不一样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