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四月天 砥砺深耕话教研
——唐马路小学三年级组教研活动

刘琪老师
创建于05-08
阅读 199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为了增强各校区之间同组教师的交流,以达到资源共享、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2024年5月8日上午,唐马路小学三年级组教研活动如期举行,参加本次活动的有王秀静主任和三年级组全体教师。

教无定法 如切如磋

       第一节课例由付宏菲老师执教部编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童年的水墨画》。《童年的水墨画》呈现了一组儿童诗,以跳跃的镜头展现了溪边钓鱼、江上游泳和林中采蘑菇三个快乐的儿童生活场景。

        导入时付老师引导同学们欣赏水墨画说诗句,让学生直观感悟水墨画抽象而有韵味的特点,为理解“童年的水墨画”奠定了基础。接着,付老师从听读、朗读、品读三方面进行诗歌学习方法指导,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同时紧紧围绕本单元“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的语文要素,指导学生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理解难懂的句子。学生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充分感悟诗歌之美、想象之趣、童年之乐。

       本课的诗歌的语言凝练又含蓄,例如“人影给溪水染绿了”中的“染”,付老师出示字源,把“染”分结构解释它的含义。让学生在理解字意的基础上感受“染”在句子里运用的巧妙。为什么用“染”而不是用“映”呢?你从“染”字里感受到了什么?两个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垂钓的儿童在溪边坐了很久很久,连倒影在溪边的影子都被旁边的溪水给染绿了。从一个“染”字感受到儿童钓鱼的专注,溪边画面的安静,继而理解句子。

00:20
00:21
01:05

        第二节课例由巴燕艳老师指教数学实践课,本课主要研究两种类型的乘法计算中的规律,一是一个两位数乘以11的积的规律,另一个是头同尾合十的两位数的规律。

       本节课巴老师将隐形的思维过程显性化,促进学生发现数学本质。巴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仔细观察—大胆猜想—计算验证—得出规律”带领学生探索了“两位数乘11”的规律,整个过程实现从特殊到一般,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类比“两位数乘11“的探索过程,学生借助学习单自主探索“头同尾合十”的计算规律,自由讨论,气氛热烈。在探索前,巴老师针对较难发现的积的特征,做出提示,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突破难点。讨论后,让学生自己用数学语言表达,展示思维过程,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到学生手中。整节课学生们学得兴趣盎然,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是核心素养具体表述。本课教学紧扣三会思考,重视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重视学生的交流表达,重视学生在观察、分析中理解,重视学生借助已有知识,从算理、数形结合的角度去推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规律意识,促进数学核心素养尤其是数学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的不断提升。

00:44

见贤思齐 共同成长

        在场的听课老师,边听课边对照教参,边记录边思考感悟,努力寻找授课教师的闪光点,同时也要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为后续的评课活动做准备

        课后,两位老师就课例简短地述说了教学思路,接着其他老师积极参与评课,聚焦新课标理念的课堂落实情况,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赞赏了两节课例的闪光点也指出了不足之处,虽然角度不一,但都见解独到,老师们在评课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学其所长,言有所得,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

知不足而奋进 望远山而力行

        以“课”示范,以“研”促教,感谢两位老师呈现精彩的课堂展示。“谓有金石姿,良工心磨砺”,每一次的教研,都会一次次点亮老师们的研究心灯。好的教研一定是具有思辨性的教研,各位老师在王秀静主任的带领下,探索素养导向下的真课堂、真设计、真学习、真评价,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不断的深耕细作,反思总结中尽享教育之美,成就教育之花。   

阅读 199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