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预防夏季传染病健康知识宣传——芒市遮放镇弄坎恩慧幼儿园

小来老师🌸
创建于05-08
阅读 168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夏季到了,随着气温升高,病毒和细菌容易大量繁殖,为保证儿童的健康,瑞濠幼儿园保健室准备了儿童传染病防治指南,用心呵护儿童健康,愉快的度过美好的夏天。

一、夏季传染病出现的原因

      每年五、六月份都是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学校、社区内最易出现和流行的传染病:夏季感冒(流感)、细菌性痢疾,感染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手足口病,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等。如果孩子不能够讲究个人卫生,加上教室内外家庭中通风空气不够流畅,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疾病的流行。

二、夏季常见传染病的类型

【呼吸道传染病】

1.夏季感冒

      (1)夏季感冒中医又称为暑湿感冒,暑湿感冒的特点就是因为夏季闷热,湿度比较大,这时大家较宜贪凉,如吹空调等,感受风寒之邪。

      (2)预防措施

     ①减少在空调房间里的时间,控制空调房间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4℃最为适宜。

     ②预防感冒的有效方法是勤洗手,尽量少用手摸眼睛、鼻子。

     ③夏日平时饮食要清淡,避免生冷辛辣的食物,同时保持良好心态,增强自身抵抗力。

【呼吸道传染病】

2.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高,多见于冬春季节,传染性强。

(1)传染源,流感感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2)传染途径:呼吸道经空气飞沫传播,亦可通过被污染的用质与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尤其是人群集中的中小学,幼儿园;

(4)流行特征:甲型流感极易引起流行和大流行。潜伏期短通常为1-3日。

(5)临床表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6)预防措施

①管理传染源,病人应隔离至热退后48小时;

②切断传播途径,在流感流行期间减少公众集会及集体娱乐活动。

③保护易感人群,基本措施是疫苗接种,药物预防;


【消化道传染病】

3.细菌性痢疾

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简称菌痢。本病主要流行于夏季季节,其它季节多为散发,儿童及青壮年发病率较高。

       (1)传染源:痢疾患者和带菌者。

(2)传播途径:通过消化道传播。痢疾杆菌从传染源的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最终经人口、手使人受到感染。在流行季节可因食物或水源污染,引起爆发流行。非流行季节散发病例与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为主。苍蝇是本病的重要传播媒介。(3)易感人群:所有人群都普遍易感。

(4)潜伏期:数小时至7天,平均1-2天。

(5)临床表现:腹痛、腹泻和粘液溶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6)预防措施

①管理传染源,及时隔离治疗病人至粪便培养阴性,对接触者观察1周。

②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加强对饮水,食品及粪便的管理。

③保护易感人群,可服痢疾活菌苗。

建议复课时间:腹泻停止及大便化验显示没有痢疾杆菌。

【消化道传染病】

4.感染性腹泻

      是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引起之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原虫等病原体引起之肠道感染,较常见的沙门菌肠炎。肠致泻性弧菌肠炎等。

(1)流行特点: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夏秋多发。有不洁饮食(水)和与腹泻病人、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如为食物源性则常为集体发病及其共进可疑食物史。

(2)临床表现:腹泻、大便每日23次。粪便的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变,亦可为粘液便、脓血便及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腹痛及全身不适等。

(3)预防措施:加强卫生宣传,引导幼儿不暴饮暴食,不吃腐败变质及不及洁食品,不吃未经合理烹调制作的食物,饭前便后洗手。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管理。

【消化道传染病】

5.伤寒和副伤寒

      伤寒和副伤寒是分别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1)全部途径,本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细菌通过污染水源、食物、日常生活用品以及双手,最终经口侵入感染人体。

(2)人群易感性,人群对伤寒杆菌普遍易感,患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3)临床表现,持续发热,相对缓脉,有腹胀、便秘、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还可出现精神恍惚、表情淡漠等神经系统症状,分部病人全身可出现玫瑰色皮疹。(5)预防措施:

消灭苍蝇、蟑螂,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急用的食物,不饮生水、生奶等。

【消化道传染病】

6.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1)传播途径:

①接触病人皮肤。

②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等物品。

③患者喉咙分泌物(飞沫)传播。

④饮用污染的水。

(2)临床特征:起病急,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状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

(3)预防措施:

①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幼儿洗手,不要让幼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②成人也要勤洗手。

③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儿童舞,

④幼儿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公立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幼儿,不要接触其他幼儿,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接触性传染病】

7.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红眼病,是由细菌,病毒引起的眼部感染性疾病,临床特点为发病急、传染性强、眼部刺激症状重。

(1)传播途径:主要为接触传播。

①通过传染的日常生活用品传播。病人眼部分泌物可污染日常生活用品(如毛巾、脸盆、文具、书籍)经共用这些生活用品而感染,是家庭、同伴之间的主要传播方式。

②通过污染的水而传播。游泳池也会被传染,传染性强。

③医源性传播,如通过污染的眼科器械传染。

④经昆虫传播。

(2)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24到48小时,多在24小时内发病。起病急骤,突起的眼睑红肿,睑结膜及球结膜高度充血、水肿;自觉症状明显,有眼泪异物感、眼痛、畏光、流泪和分泌物增多。继后出现结膜下出血、脓性分泌物、角膜炎,同时伴有耳前颌下淋巴结,腮腺肿大。病种较短,幼儿一般2~3日,重者可延长至2周。

(3)预防措施:确诊病人应严格隔离,加强卫生清洁消毒,禁止病人到公共浴池、游泳池;病人用过的物品(如毛巾)要进行煮沸消毒,加强个人卫生宣传教育,不用手揉眼,不与他人共用毛巾,脸盆及其他物品,接触病人后及时用肥皂水或流动水洗手。流行期间可以用滴眼液预防用药,严禁多人共用一瓶滴眼药。


三、夏季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1.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不不乱摸鼻子和眼睛,要教会幼儿正确的擦拭鼻涕的方法。

2.穿衣要舒适透气

最好选择吸汗、宽松、透气的衣服,纯棉制品最合适,穿浅色衣服会让孩子觉得更凉快。

室内公共场所温度过低时可,适当增加衣物,在傍晚散步或者野外行走时,尽量给孩子穿薄款长裤,防止蚊虫叮咬    

3.注意饮食卫生

家长应注意幼儿的饮食卫生安全,为幼儿准备多样化的营养均衡饮食。夏季最好给孩子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油炸食品、冷饮和甜食等。

天气热,细菌、真菌繁殖加快,食物较容易变质,应预防食物中毒,不宜吃剩菜剩饭。

4.经常锻炼,增强幼儿体质

在孩子们平时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尽量选择在阴凉的场所活动,并及时补充水分,防止中暑。

周末白天带孩子出门,请做好防晒工作。长时间在户外时,家长还需要备好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

5.生活作息时间规律

适当增加孩子的午休。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免精力不济,抵抗力下降。夏季白昼时间长于冬季,起床时不宜催促孩子,可放轻柔音乐,慢慢柔软地唤醒孩子。


阅读 168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