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身着白衣的天使
是守护生命的卫士
用专业与爱心
交织成一道坚实的护身符
他们是凛冽寒风中的一股暖阳
他们是热浪来袭时扑面迎来的凉风
值此“5.12”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南一神经外科护理团队
倾听他们的故事
用心关爱 用情呵护
作为科室的护士长,她总是奔波于一线,带领护理团队认真查看评估病人,经常在第一时间内发现一些隐藏或潜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提醒或处置。倾听伴随着共情,既关注了病人的心理,也关爱到急危重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及家庭经济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协调或帮助解决病人或家属的实际困难,科室里厚厚的一叠“倾听本”谱写着病患的心声!每天巡查病房时,家属常感叹:护士长,真希望您能在我这多呆些时间,因为跟您聊天,能让我们家属对病情有了更多的了解,多一份安心。她常教育护士“我们不说空话,不流于形式,言出定必行,要真心实意地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有时候我们的举手之劳,但对病患来说得到的是天使的关爱和呵护”。
30年坚守 用心呵护
30年的坚守,年华已化为些许鬓白,作为科室静脉治疗的专科护士李晓祝依然不忘初心,坚守岗位。每次静脉穿刺时,繁杂的步骤在轻声细语的陪伴中有序的进行,真情的相伴让病患短暂地忘却了痛楚。“李护士服务态度好,很细心,很专业!”神经外科病房的患者家属互相交流着。这是晓祝老师的日常,即使是难得的休息日,只要一听到病人静疗专科的问题,晓祝老师都是随叫随到、毫无怨言,真正做到把病人的需求和安全放在第一位,这个资深护士的敬业精神时刻提醒着我们用心去呵护病患的生命和健康。
延伸服务 温暖他人
来自松溪的张彩丽护士,将方言沟通这一举措发挥得淋漓尽致。只要是来自松溪的患者,无论上班与否,她都会热情地用方言和病患交流。前不久一位来自松溪的一位颅脑外伤患者顺利康复出院了,出院后他儿子在办理相关报销时发现材料漏项,了解情况后张护士赶忙去病案室补齐材料,打印收费清单时,由于不是本人办理,手续不全,最后在收费处的同事帮忙才把材料办齐。复查时,她不仅帮忙预约主任,还邮寄影像片......事后张护士感慨的说:“虽然有时会很辛苦,但是每次看到患者幸福的笑脸,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感,听到老人暖心的一句谢谢,再苦再累也值得!”
“男”丁格尔:万花从中的铁骨柔情
镜头切换到科里唯一的男护张涛,刚到神经外科时的他,工作中常会遗漏了一些“尾巴”,经过科室姐姐们的齐心帮助,“尾巴”逐渐减少直至消失。科室气管切开患者较多,吸痰时新护士的操作不够娴熟,有时会损伤到病患的气道粘膜,增加病患的痛楚,被拒绝几次后的张涛没有灰心,跟随着老护士观察学习吸痰的技巧,重新翻开书本学习研究喉部的构造,百千次的假人试验后逐渐掌握了轻柔的技巧,重新得到病患的认可,这是一位阳刚男护专为病患展现的特有柔情,它在病患的康复中绽放,在病患的微笑中灿烂。
一份特殊的礼物
最后聚焦到准“00”后的护士鲍开心,人如其名的她总能将自己的好心情散播到科室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有她在的地方都充满着欢声笑语。病人老蒋因糖尿病足在神外做了脚部手术,人也曾幽默风趣,术后时常焦虑,每次去病房开心护士都会和老蒋聊几句家常,说几句玩笑,在开心护士的渲染下,老蒋逐渐走出了焦虑的阴霾,病魔在重拾的自信面前似乎也望而却步,还有什么可以阻挡迈向健康的脚步。复查时,老蒋亲自背上一筐土鸡蛋,感谢的不仅是护士,还有一群驱赶病魔的天使。
病魔不消,战斗不止
"熬最深的夜,走最黑的路”是每一名护士的真实写照。时光无声,悄然从吊瓶的针尖上、从患者的床沿边流过,伴随着吸痰管的咆哮声,在病房长长的走廊里逝去。终于星霜荏苒,黑发掺杂了银丝,青涩懵懂蜕变为成熟稳重。一路走来,仿佛一场长跑,每一个脚步都印记着与病魔斗争的故事,与康复的病患道别,迈开步伐,开辟新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