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的情绪是发展高效学习、高品质学习的基础。情绪管理能力,影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孩子的情绪管理问题一直是家长们担心的,但又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儿童心理学早有研究表明,3岁以上的孩子有无理哭闹表现,说明他们开始进入"情绪脑"的发展阶段。由于他们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故他们心里遇到什么不愉快,一般都会通过肢体语言、表情和强烈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这时,如果孩子缺乏正面的引导,那么他们的一生都会处在负面情绪下。只有我们对"情绪脑"有所了解,并抓住"情绪脑"发展的关键期,及时引导孩子,孩子才会拥有更多正面的情绪,懂得如何排解负面情绪,从而真正成为一个正能量的人。
何为“情绪脑”?
脑科学认为,人类的大脑分为三层:最里面的一层指挥最基本的生理机能,因此称为"本能脑";中间的一层管理人类各种情绪,如喜悦、恐惧、悲伤等,被称为"情绪脑";最外面的一层是我们的"理智脑",控制各种抽象逻辑思维。
孩子大哭大闹、大喊大叫,就是在情绪脑在起作用,由情绪脑指挥的行为通常都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无需经过太多的思考。
保护“情绪脑”的重要性
情绪脑对人的学习、记忆、决策均存在重要影响。科学研究表明:能够很好地管理自我情绪、拥有正能量的人,通常智能水平也比较高,在理智和情绪发生冲突时,他们更倾向于运用理智控制冲动情绪;反之,不能很好地控制自我情绪、负能量的人,往往容易意气用事,生活也有更多困境和烦恼。
而童年是情绪脑发展的关键期,又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期。这就要求家长必须要小心呵护孩子的情绪脑发育,时刻关注孩子情绪的发展并加以引导,让孩子慢慢地拥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四个步骤破解孩子情绪密码
面对孩子的情绪,家长如何解读?四个步骤掌握孩子情绪密码,助力亲子沟通。
- 第一步: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
如果孩子出现较强烈的情绪反应,父母要先用同理心和倾听的技巧,接纳孩子的情绪。当孩子知道你愿意理解他的感受,就会慢慢将心情沉淀下来。情绪是自然产生的感觉,是一个人对周遭事物的主观感受,因此没有对错之分。它是一种能量,一旦涌现了,绝不会凭空消失,需有合理宣泄的管道。值得注意的是,同理孩子的情绪,并不代表同意孩子不当的行为,更不是放任孩子把情绪表现当成工具,对父母任意索求。要让孩子明白:所有的感觉都是可以被接纳的,但是不当的行为必须被规范。
- 第二步:少说多做 平等沟通
首先,家长应当认识到孩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意识”越强。因此家长需注意与孩子平等交流。一些家长反映自己说的话孩子总是不回应,那家长可能要反思一下:“是否对孩子管得过多?”
一般性的问题建议交给孩子自己处理,如果家长认为是涉及到安全等严重问题,则需坚决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底线,但切勿对细小的问题反复提醒。身教胜于言传,比如希望孩子不要过度使用电子产品,首先自己要做到,少说多做,交流注意时机和方式,守住底线。
- 第三步:注意观察 主动表达
如果家长和孩子面对面交流不顺畅,那就需要家长观察孩子的情绪、行为表现等变化。比如一贯外向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了,以前感兴趣的活动也不愿意去做了,家长就需要关注这个阶段的孩子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诱发了不良情绪的出现,主动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担忧与关心。
- 第四步:认真倾听 精准反馈
其实大多数孩子还是愿意和父母沟通的,但可能因为家庭教育方式的不恰当,导致一些孩子出现以下想法:“我”很想和父母沟通,但是担心沟通之后父母会评判“我”或者按他们的方式来说“我”,而不是真正站在“我”的角度来听“我”说,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不如不说”。所以我们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情绪时需要做的就是“听”,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来听“他”说,最好要听到他的感受,听完之后也别着急给意见,而是及时向孩子表达关心,并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最后,愿家长们都能正确识别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情绪;倾听孩子的真实感受,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
奉新县赤田学校
20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