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周二,又是十八点整,我们又来到这惬意的读书班,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让内心得到满足。今天起我们开始阅读《给理想一点时间Ⅰ》,我喜欢这个书名,希望自己也能朝着理想的目标奋斗,但不急躁不激进,留点时间慢慢地前进。
开篇文章是信力建的《谁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提到传统文化,中国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那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但还不等我骄傲自豪一下时,就看到作者的观点:“要看唐代的中国,就去日本;要看明代的中国,就去韩国;要看民国的中国,就去台湾…”那大陆的文化呢?作者提到:“对于西方文明,中国大陆只是吸收了浅层次的、表面的物质文明,而不是精神文明。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大陆早已革了它的命,弃之如敝屣。”对这样的观点我不希望是现状,但也不得不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似乎正在逐渐消失,这让我深感忧虑。
现实生活中,我们只单纯的看看如今的传统节日,人们在庆祝这些节日时,大多只是关注了吃、关注了玩,机械地跟着过节,却越来越忽视节日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这就使得这些节日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变得越来越空洞,越来越没了意思。而我们真正美好的传统文化,应该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光芒,需要我们将它传承下去。记得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次讲话中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文化是中国梦的根与魂。
那么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浩瀚海洋中,教师作为传承者和传播者,又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教师要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蕴含着丰富的哲学、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应该深入学习和研究,了解其精髓,把握其核心价值观,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传递给学生。
其次,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传统文化教育并非死板的灌输,而是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课外活动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徐书记特意强调每天5分钟“直抵心灵”的教育形式,我们可以从学生中的“温良恭俭让”讲起,让课堂不再是知识的传授之地,而是心灵的交流之所。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都如同种子般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此时的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能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独立人,从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将来成为社会合格的公民。
再者,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学生接触到各种文化,容易产生文化认同的困惑。教师应该通过传授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此外,教师要树立榜样,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价值。
总之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它必须在每个民族的血脉中流淌,传统文化一定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也许过程有些缓慢,但我们一定会将文化传承下去。
此时脑海中回荡着李亚的那句话:“中国呀,请你慢些走,停下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灵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相信只要我们朝着理想的目标奋斗,但不急躁不激进,留点时间必定会不断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