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思辨”之声   绽放“理性”之花

张琴
创建于05-08
阅读 234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记霍城县小学语文开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统领下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五月,草木温润,繁华葱绿,一阵思辨的教研之风徐徐吹来,吹开了一朵名为“理性”的花。为进一步推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研究,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5月7日下午,霍城县教育教学研究室特邀江苏省江阴市援疆专家狄永红校长,来到兰干镇中心学校和全体霍城小语人一起研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路径。

     本次活动分为四个环节:一课例展示;二说课评课;三援疆专家狄永红校长讲座;四小学语文教研员唐利辉老师做总结。

立足情境   思辨共学

  

      第一节课由朱虹老师执教《两小儿辩日》。朱老师围绕“用事实说话”这一主题,设计了:读文,明“辩题”、品文,提“辩法” 、诵文,成“辩手”三个情境任务,引领学生从正反两个角度来思辨“主观言论”与“理性声音”,学生对“用事实说话”的理解就更为完整和深刻。

     第二节是王甜甜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王老师围绕“如何做中国好孩子”的核心任务,以文本为基础,关注杨氏之子的应答,以不同的应答比较阅读感悟,引导学生体会杨氏之子的有礼、有智、有趣、有急才。拓展情境,当一当杨氏之子,学学好口才;认识其他的古代智慧儿童,学一学好品质。关联生活,让学生用智做好事,实现了儿童思辨性思维的切实增长,让思维的成长看得见。

学思结合   美美与共

                     说课言思路

       课后朱虹老师对《两小儿辩日》,王甜甜老师对《杨氏之子》进行说课,两位老师依循课标理念,聚焦思辨、定位思辨的方式,学习阅读和表达的目标;解析单元内容,明确情境的创设,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层层递进,最终达成学习目标,实现课堂生成。

                      评课谈亮点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随后磨课团队就两位老师的讲课做了细致的点评。思辨始于质疑,回归于反思,培育理性阅读者、负责任的表达者。两位老师都能依托课标,从单元要素出发,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发现、思考、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经历质疑问难、分析论证、综合生成及反思评价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通过表现性任务,提升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进阶发展。

    

                     建议促进步

     小学语文教研员唐利辉老师认为,王老师的这节课,探索出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设计与实施的基本路径,“问辨理用”体现了“思辨性教学”的可能样态。唐老师建议:设计教学时可以更贴近儿童认知,找寻更适合儿童的课堂建构;深耕文本,重点关注杨氏之子的否定句,厘清思维过程,通过调侃的方式,体会其智慧和礼貌;让语文回归语文,以无痕若水的教育熏陶儿童的内心世界。


专家引领   赋能助长

      随后,援疆专家狄永红校长以《培养有见识的阅读者与负责任的表达者》为题,为老师们指点迷津。狄校从新课标出发,解读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逻辑架构,围绕“思辨性阅读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内涵与价值、目标与内容、路径与策略三个方面,结合教材内容,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该任务群的具体实施路径。对于如何在思辨性语言实践中习得理性语言,狄校给了我们以下几点建议:(一)以理性为取向,注重思辨性要素;(二)以任务为驱动,注重创造性设计;(三)以整合为特征,注重情境性学;(四)以活动为载体,注重支架性思考;(五)以现场为焦点,注重表现性评价。

狄校的专业引领好似拨云见日,让老师们对如何有效实施“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总结指导    笃学笃行

最后,小学语文教研员唐利辉老师对狄校长的点评和专题讲座表示衷心的感谢。狄校长的精准点评,为课堂教学“把脉”“问诊”,似一缕春风拨开了前行的迷雾,为接下来的教学实践注入了动力。唐老师建议大家,在研究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过程中,应做到四个要:一是要超越议论文的读写;二是要聚焦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理性精神;三是要贴近当代社会生活;四是要引领教学变革。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敢于主动发表自己观点的人,都成为负责任的表达者,让思辨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让思辨成为穿透课堂的力量。

      教与研携手,学与思并肩,引得东风至,杨帆再启航。在专家的引领下,在团队的努力下,让我们深入实践,且思且行,在不同阶段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思考、表达、交流的空间,让思维看得见,让学生经历思维纵深发展的过程,成为问题探究的思辩者,绽放理性之花。

撰稿:张琴


审核:王慧琴  唐利辉

阅读 234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