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红色人物 听红色故事 悟红色精神

98^lOve
创建于2021-05-19
阅读 101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翻开风云激荡的红色篇章,浙江,这片满是红色基因的热土上,每座山都有故事,每条河都有传奇。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浙江人,我因浙江这片热土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百年红色人物和红色故事而感到骄傲,它们感染着我,让我感受到红色精神的无比伟大,给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了动力和憧憬。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停泊在嘉兴南湖上的这条小船,被亲切地称为中国共产党的‘母亲船’。说起嘉兴南湖,便会想起诞生党的中共一大。也正是因为会议地址的转移,一个完全新型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诞生在了中国的大地上!从此南湖成为重要的革命纪念地,南湖红船也成了今天中国红色之旅的源头。

《共产党宣言》的翻译以及广泛传播,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在中国的第一个翻译者陈望道可谓为传播真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15年,祖籍浙江的陈望道远赴日本留学,学习文学、哲学、法律。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陈望道返回祖国,与进步人士一起投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陈望道接触共产主义思想较早,也是最早在国内传播共产主义思想和俄国十月革命的一批人。

早期,国内流传的《共产党宣言》大多是从日本转译过来的,除此以外还有一些英法文的非全译本,都不很完整,这对传播共产主义很不利。为了传播真理,他返回故乡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从1919年底到1920年4月下旬,着手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翻译完成后,陈望道携新译本赶往上海,邀请精通日、英、德语的李汉俊和对马克思主义研究较深的陈独秀重新校对译文,最后定稿出版,成为国内《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完整中译本。

陈望道的译本对传播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影响巨大,每次出版都被读者抢购一空,鲁迅先生称赞陈望道说:“把这本书译出来,对中国做了一件好事。”

陈望道除了在学术和思想上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曾帮助筹建上海机器、印刷、纺织、邮电工人成立工会组织,为发展工人运动作出了卓越贡献。陈望道,他既是思想家、宣传家,又是一个实干家。

生于浙江金华的邵飘萍,他一生既做过记者,又做过新闻讲师,还自己办过报,自己办过通讯社,在每个岗位上都有着突出的成就。

当时报纸上经常讨论救国之道,热血的知识分子各抒己见,主张“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或者“教育救国”,希望通过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用现代文明拯救中国。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邵飘萍萌发了“新闻救国”的思想,立志献身新闻事业,依靠报纸舆论,干预政局,改变祖国悲惨的命运。于是,“新闻救国”也成为他一生追求的理想。

毫无疑问的是,邵飘萍已成为中国百年新闻史上最光彩夺目的名字,他用他的鲜血染红了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理想。中国新闻界赞誉记者专业精神的名言:“铁肩担道义,妙手出文章”,说的就是邵飘萍。他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文化战士、著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开拓者。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他所著的《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等,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新闻理论著作。后人誉之为“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等。更有“飘萍一支笔,抵过千万军”的高度评价。

与此同时,我的母亲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也是社区的组长与网格员。在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中她参与了街道摆点测温放行,为疫情的防控做出了一份贡献。当时正值春节,看着母亲在寒风中默默工作,我便下定了参加有关疫情志愿活动的决心。就在今年,“就地过年”政策纷纷落台,但外来务工人员孩子的托管成了一个大问题,于是我便果断地报名了当地政府组织的公益托管班志愿服务活动。在为孩子解答学习上的疑惑以及给他们带来快乐的同时,我觉得我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进入大学以后,我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参加社团以及志愿活动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在学习上也认真努力,在班级中热心积极,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的信仰根基、精神之源,党的事业如果想要薪火相传、血脉相承,就必须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作为当代蓬勃朝气的中国青年,我们应继承和发扬爱国革命精神的优秀思想精髓,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做好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用实际行动将这一精神传播给更多的人。历史赋予我们新的使命,青年们要始终牢记党的重托,践行革命精神,肩负起历史使命,感悟红色精神,以红色人物和优秀党员为榜样,用青春谱写历史新篇!

阅读 101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