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小数

——三年级数学组

编辑:    罗浩

审稿:王玉红

用户18456999
创建于05-07
阅读 38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随着我校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三年级全体数学老师在王主任的带领下,也正式开始磨课。此次的课题,我们选取了学生们即将学习的新内容——《认识小数》

教材分析

   《认识小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进入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学习了整数、分数等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学生开始接触小数这一新的数学概念。关于小数,由于生活经验的缘故,脑海中已初步建立表象,但对小数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层面,缺乏系统的学习和理解。

     本节课内容是《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开篇,属于数与代数的范畴,主要包括小数的引入、小数的读写以及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小数的引入: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测量数据、商品价格、体温读数等引入小数。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小数的读写:教材呈现了小数的读法,介绍了小数点,联想生活中的小数并写小数。这一部分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小数的正确读写方式。同时,通过读写练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结构的理解。

    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例1是本课的难点,小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材以长度单位米和分米的转换为载体,并利用了线段图这一直观的表征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在单位转换中感知一位小数与分母是10 的分数的联系,明晰小数两部分间的关系,直至学生在大脑建构出十分之几(这个几是大于0小于10的整数)等于零点几的小数这一数学模型,自然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此年龄段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有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占主导、注意力易分散、记忆力仍需通过反复练习和巩固来加深等特点。因此教学设计要符合认知规律,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直观的教学手段、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等方式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会读、会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感知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

    2.在认识小数的过程中发展数感,提高逻辑推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经历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归纳及言语表达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读、写小数,认识小数各部分组成,会用小数表示数量。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一种表现形式,理解小数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分别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

磨课之旅

  在磨课之前,我们年级的数学老师们集中备课,针对第七单元的内容做了深入的分析,并从课标要求、学业要求、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这四个方面对新课标进行了解读,随后对这次选取的课题《认识小数》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在充分了解教材和做好充分准备之后,肖瑶老师如期展开磨课之旅。

  认识小数的这一个课时,内容还是比较满的,首先要引入小数,再认识小数的各个部分,并要会读会写小数,然后是理解小数的含义,还要把小数和分数联系起来。然而肖老师第一次试讲时就能很自然流畅地把这些知识点讲的清晰明了,通俗易懂,并且课堂的氛围也很积极活跃!

细节调整

      没有最完美的一堂课,只有更完美的一堂课。第一次磨课后,虽然学校领导和我们年级的数学老师们都齐刷刷地夸赞肖瑶老师这堂课讲得精彩纷呈,但是,课后我们还是就一些细节进行了讨论,使这堂课更加完美!

     张艳老师和肖瑶老师讨论学习单上的内容时,特别强调了线段和长方形的长应该刚好是10厘米,同时也要要求学生用尺子画图,主要是为了方便学生在找0.1的时候,能很快的把线段或者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规范画图的好习惯。

  王主任在课后也讲了一个细节,同样是在学习单上活动一这里,在讲课的时候,肖老师应该是无意提醒了学生要平均分,导致一些耳朵尖的学生很容易就完成了这项活动,从而少了独立思考的环节,所以在后面讲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时,只有少部分同学能想到两者都是“平均分成10份”这一内在联系!

  教师讲课的时候真的是要非常的细致,并且要忍得住,就是忍住不能直接把知识点告诉学生,正真做到让学生有一个自主思考的过程。王主任强调这一细节,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发现0.1元是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后的其中一份,有了这个思维过程后,再讲小数和分数的联系时,能发现两者之间对应关系的学生应该会更多,同时也进一步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片段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参与到抢红包的活动中,引出这堂课的新知“小数”,将数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在学生认识小数后,趁热打铁,讲授了小数的读与写,并用两个小游戏,使学生们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在游戏过程中,有同学能指出其他同学的错误,比如:学生1把小数点写成了顿号,应该是学成小圆点。这一环节,让学生来纠正学生,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会读会写小数后,结合日常的生活经验,给0.1带上单位,变成0.1元,联系实际生活,进一步学习0.1。

  活动一,通过图形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从经验到图形到概括,利用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几何直观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能力,数学概念动态化、解决问题化,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把握平均分的本质。元角分是儿童理解小数天然的经验模型,解释了小数数学本质,把平均分、分成10份的问题都蕴含在里面,对于解决问题(购物活动)打下基础。学生经历分一分,画一画的过程,自己动手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1份,找出0.1元,进一步认识了0.1的含义

     随后,通过活动二,进一步用学过的1米=10分米来巩固0.1的含义,同时也揭示了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课堂尾声,肖老师先向学生们科普了小数的历史知识,最后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为自己打分,学以致用,让数学回归现实情境中,提高了学生理解数学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后,经过各评委的打分,我们的肖老师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团队的协助拿下此次教研活动的第一名!

教研活动后的感悟

  《小数的初步认识》包括认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和它的读、写法。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内容。认识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学习小数不仅为学生准确清晰地理解小数的含义,也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基础。该阶段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其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要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重视直观、引导、注重启发,利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亲历小数的形成过程。“课标2022年版”将“小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进行教学,对应的学段目标是“经历小数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小数,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形成数感、运算能力”;在内容要求中提到“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会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相应的学业要求为“能直观描述小数,会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形成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学业质量的相关描述为“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形成数感、运算能力”;并作出“通过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有机结合,感悟计数单位的意义,了解运算的一致性”的教学提示。

阅读 38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