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花为媒 新故向融 传承续缘

天意人心
创建于05-07
阅读 28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人间最美四月天,在这个月里玉燕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组召开以“讲好中国故事,凝聚奋进力量”为主题的图说时政的演讲比赛活动。

       九年级11班梁铱琳同学进行了主题为“簪花为媒  新故向融  传承续缘”地演讲。


02:47

       今年“今生簪花,来世漂亮”一句话可谓火遍全网。簪花其实是中国古代佩戴头饰的一种,也称戴花、簪戴,通常是由筷子状的象牙簪固定在螺旋状的发髻上,再由鲜花或其他材料制成的花朵缠绕起来。簪花文化距今已有两至三千年的历史,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蠼埔女习俗中的簪花是闽南地区特有的女性头 饰文化,源自泉州蠼埔社区。当地妇女将秀发盘成圆髻后,用茉莉、素馨等鲜花串成花环,这些花环被称为“簪花围”,环绕在脑后作为装,象征着对美的追求与自然的亲近,这一习俗至今仍被传承并成为蜉埔女独特的文。簪花围,承载着渔家人的情感和历史记忆,既是中国古代妇女装饰的遗风,也是泉州海洋文化的缩影,体现着鱘埔女的勤劳质朴,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泉州簪花的走红,源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泉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本身就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簪花作为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其鲜艳的颜色和独特的造型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从泉州簪花看非遗在新时代的传承泉州簪花的走红,让我们看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下的传承和发展可能性。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中国青年用着当代大众更能接受的方式,与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不断的融合创新。在互联网这个大平台上踌躇满志、挺直腰板的展示、传承与创新属于中国的文化,带领着更多的中国青年去涌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奉献浪潮当中,让中华传统文化驰名中外,走向更远的时和岁稔,也让下一代的他们与中华传统文化续下相知相识相熟之缘!

       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青少年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做起,比如参加相关的文化活动,甚至可以尝试学习一些非遗技艺。其次,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来记录和传播非遗项目。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上应明理晓情,励志笃行,吸收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以创新来丰富,以信念去坚守。在中华大地的广阔沃土上,厚植文化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携手共写未来芳华。

      

       教师点评寄语:图说时政演讲三要素,即选什么图、说什么事、怎么样说三个方面。梁铱琳同学选取的图片精美,具有代表性,能很好体现主题。以“簪花为媒  新故向融  传承续缘”为主题,题材新,符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要求。从簪花历史、簪花文化介绍、爆火原因、簪花文化价值、感悟 五个方面进行解说,整个过程完整,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思辨性强。

       梁铱琳同学积极参与“图说时政”活动,将教材所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学会认识、学会分析,增进理解,强化认同。在分析解读时政中“明道理”,在激情演讲过程中“说道理”,很好的实现了情感与素养的提升,将“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用我们玉燕学子特有的方式进行了生动诠释,对于助力“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呵护好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追求进步,增强时政敏感度和洞察力,厚植家国情怀,立足初心之地,怀揣信念和梦想,在政治上更坚定,在思想上更清醒,做好建党精神和红船精神的传承者,做有责任、勇担当的新时代中学生。希望同学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关注时政,发奋学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少年。

       

阅读 28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