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筑梦  百年教育树人——湛江市第十一小学开展见习生教学观摩活动(一)

简.
创建于05-07
阅读 344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4年5月7日上午,湛江市第十一小学迎来一批新的青春面孔,他们是湛江科技学院教育学院2021级小学教育专业的见习生,他们的到来,为学校注入了一抹新的色彩。 

        青年,是新的血液,代表着新生力量,学校非常重视本次见习活动,教导处为学生们精心安排了观摩课,为期三个半天的教育见习活动就此拉开序幕。

教师展风采  课堂来展示

由杨碧霞主任拉开展示课序幕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8课

               《威尼斯的小艇》

                      黄微微老师

黄微微老师采取了新课型教学理念,精心创设学习情境,设计自主探究活动。

在课堂中,学生做到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组间互评,最后教师总评,引导孩子们抓住重点词句,提炼信息,学生们通过思考、讨论,在参与互动中完成各个环节,实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角色转变。

    数学五年级下册

  《包装的学问》

   吴海英老师

        吴海英老师在课前采用了活跃气氛手势舞,增添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展开了精彩的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个人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充分运用了“列举、猜测、推理、验证”的数学思考方法。创设情境,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中心,适时点拨总结,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环节丰富多彩,学生通过回顾学习收获,形成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优化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体会了包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课后说评课  教学齐研讨

林淑荣副校长拉开评课序幕

       黄微微老师和吴海英老师分别对自己的课堂作出自评及总结教学反思。

吴淑敏老师评课:

       《威尼斯小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清新隽秀的散文。文章以轻快的笔调、灵活多变的语句,展示了异国风情和小艇的重要作用。黄老师这节课着重让学去从美文中感受美的重陶,以生为本,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来展开教学,具体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小导游形式做介绍

        以小导游形式学习,介绍威尼斯的风情风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中初步感受异国风情美。 教学方式有趣新颖。

二、教态自然,语感亲切

        黄老师为课堂营造出一种活跃、和谐、民主、欢乐的学习氛围。我们说:“老师的眼神、语言给学生一片阳光。”我想:或许也只有在这种的环境下,学生才会轻松、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抓住关键词,体会文本

        黄老师在教学中善于抓住关键词来解读文本,如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极"这个词,并说说“极”在文段中出现几次,再引导学生从三个“极”中体会到什么?最后学生体会了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对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的赞扬。 

四、紧扣单元目标

       《威尼斯小艇》是部编版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要抓住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揣摩作者是怎样写景物、风情特点的。教学时,黄老师抓住了动静结合的方法进行品读相关句子,一个是描写小艇样子特点的句子,感受静态美,一个是描写小艇行驶时的动态美的句子。老师引导学生从读中感受小艇的结构美和小艇行驶的轻巧美,从而领悟了威尼斯的异国风情美,体现了语文单元要素。

        小建议:如果在这一环节能利用一些美丽的小艇国片和插入小艇行驶的视频,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形象直现地感受船夫驾驶技术高超,体会威尼斯的风情美。 

        总而言之,听完这节课,我收获颇多,黄老师是以一种现代化教学方式来展示课堂教学,值得我们去学习、推敲。 

李欣老师评课:

       《威尼斯的小艇》所属的单元人文主题是异域风情,语文要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收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结合单元的语文要素,《威尼斯小艇》作为本单元的首篇,承载着方法的指导,要素落实的重任。下面谈谈我对黄老师执教的这节课的几点思考:

一、任务明确引领思维

        通过四个彼此关联的学习任务板块、步步深入、层层进阶的引领下,悟动静魅力,品水城风情。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带着疑问和目的进行文章阅读。整节课依托文本,与教学目标,语文要素,学习活动相融合。

二、学习实践锤炼语言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高段的语文在学习中,学生能发现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和段落,自觉记录整理,乐于与他人分享积累的经验,并尝试在自己的表达交流中运用。教学本课时,黄老师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训练设计了“导游词”的环节,让学生阅读,发现,感悟。通过评价量表,进行互评、自评、师评,通过具体的指导方向,促进了教、学、评的融合,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锤炼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群文阅读融合课内外

        黄老师在课堂中解读本课的阅读链接,立足于不同作家的风格。但在这个环节处理中,学生阅读的时间短,没有沉下心来去仔细阅读。群文阅读是通过拓展联系,比较异同等促使学生在多文本阅读过程中关注其语言特点,意义建构,结构特征以及写作方法等,体现了一种整合的理念。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默读后进行讨论,进而补充相应的有效课外阅读方法,从而使阅读由原来的“读懂”一篇走向读通的“一类”。

对本节课进一步探讨的几点建议:

1、学习第四自然段时,作者抓住了三个特写镜头来体现船夫驾驶技术好,学生能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文本解读。这三个特写镜头,一个比一个惊险,层层递进,建议黄老师在指导朗读时着重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一次现场直播,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模拟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直播船夫如何驾驶,这样既能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本身,由“输入”转为“输出”,内化为自己的表达技能,又能将教师“教”的痕迹弱化了,增强学生“学”的力度,使课堂以“学为中心”靠拢。

2、本课的重点是要掌握静态与动态的描写,建议结合单元任务一一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进行整合,设计小练笔的环节,学以致用。比如:出示有关场景的图片,写一写安静的公园(静态描写);写一写热闹的工农市场。(训练动态描写);写一写白天、夜晚两种不同状态下的校园。(动静结合)学生择其一来写,这样更好的能实现课堂“教一学一练”的整体化。

        总的来说,学教共生,学为中心,我们还需要继续用扎实的课堂去探索,去践行。

曾连芳老师评课:

      《包装的学问》这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综合与实践活动“数学好玩”的教学内容之一。纵观整节课,吴老师对教材研读透彻,目标定位明确,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效果较好。现结合课堂实例,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1、 动手实践,让探究活动真实有效。

        数学教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主动的探究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经验的有效途径。吴老师为了让探究活动变得更真实有效,安排了2个教学活动。“包糖果”保痴呆。在这个过程中,吴老师给予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猜一猜、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等学习活动。发现最节省包装纸的包法。通过动手实践,化抽象为直观,学生不仅能得出方案,而且获得了真实的体验。正是由于教师提供了多次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才使探究活动显得更加真实有效。

2、 层层递进,让探究活动更有深度。

        课中吴老师设计了两个教学活动,从"两盒糖果包成一盒"到"四盒磁带包成一盒"可以怎样包?各有几种包装方法?哪种包装方法最节省包装纸?为什么?从教学内容和问题的设计都做到了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的设计让探究变得更有深度,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意识等核心素养,同时渗透了数学的优化思想。

3、 板书精彩,让探究成果更加凸显。

        板书设计是教学内容的精髓,它能起到画龙点睛、突出重点、训练思维、强化记忆、统领课堂教学的作用。吴老师这堂课的板书设计非常精美,体现了吴老师深厚的美术功底,让我羡慕不已。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是:猜想——验证——结论,简洁明了,让人一目了然。此外,从板书设计中还能看出教师对教材的研讨非常透彻,教学重难点把握得当,教学基本功结壮。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恨的艺术",课中吴老师如能多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看法,各抒己见,开放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验证,也许课堂会更加出彩。

        三位见习生为精彩的展示课给予评价:展示课内容丰富,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

合照留影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在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要求的背景下,我们会在教研之路上砥砺前行、大胆创新,深化课程主题意义、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教育赋能。教无涯,研无尽,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教育之花会愈发灿烂!在见习中思考,在实践中成长。愿这些即将踏出校门、踏上讲台的年轻人心怀梦想、踏实前行!

撰稿:彭玉丹、吴淑敏、李欣、曾连芳

排版/照片:彭玉丹

初审:杨碧霞

终审:黄志雄、林淑荣

阅读 344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